寒食夜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漏声悄悄穿透碧绿的窗纱,夜晚寂静,秋千的影子也歪斜了一半。
沉香未燃尽,金鸭香炉显得冷清,淡淡的云雾笼罩着月亮,映照在洁白的梨花上。

注释

漏声:指古代计时器漏壶的声音。
碧窗纱:绿色的窗户纱幕。
人静:夜晚的宁静。
鞦韆:秋千。
影半斜:影子倾斜。
沉麝: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金鸭:古代铜制或镀金的香炉,形状似鸭。
冷:形容香炉无人使用而显得冷清。
淡云:轻薄的云雾。
笼月:笼罩着月亮。
梨花:白色的梨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通过对声音、光影和气氛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在寒冷夜晚中的感受与情怀。

"漏声透入碧窗纱"一句,以钟楼漏声为背景,传达出时间流逝的声音,同时“碧窗纱”营造了一种清凉而宁静的氛围。"人静鞦韆影半斜"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人静与光影的斜入,"鞦韆"即古代室内的帐幔,常用来遮蔽光线,这里暗示了一种私密而孤寂的情境。

"沉麝不烧金鸭冷"一句,"沉麝"指的是沉香或其他香料,因寒冷未能燃烧散发香气,通过对比“金鸭”的冷,形象地表达了室内的寒意。

最后,“淡云笼月照梨花”一句,则是诗人在这宁静而又微冷的夜晚中,透过窗棂看到外面淡淡的云雾缠绕着月亮,洒落在梨花上的景象。这不仅仅描写了自然美景,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与物象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淡远和宁静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寄天选长官

寓形宇宙间,佚我方以老。

流光安足恃,百岁同过鸟。

顷予萦网罗,文采缘自表。

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但记寒岩翁,论心秋月皎。

黄香十年旧,禅学参众妙。

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

官居职事理,晨起何用早。

桐阴满西斋,叱吏供洒扫。

眷予东南来,野饭煮芹蓼。

葆光既清高,令尹亦高蹈。

相将古寺行,软语颓晚照。

公家有畸人,虚缘能自保。

卜筑嵩山阳,何当从结好。

中山饶胜景,一览未易了。

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峤。

翻思筋力疲,不复追踊跳。

公诗拟《南山》,雄拔千丈峭。

形容逼天真,邂逅识其要。

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阃奥。

形式: 古风

次韵张甥棠美昼眠

炎歊六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

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

忧虞心谢知时雁,安稳身同挂角羊。

要识熙熙不争竞,华胥别是一仙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陆莲庵

何妨红粉唱迎仙,来伴山僧到处禅。

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书寄韵

已将镜镊投诸地,喜见苍颜白发新。

历数三朝轩冕客,色声谁是独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