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秦松龄所作的《于忠肃公墓》。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名为“忠肃公”的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通过“定策当年奠帝京”这一句,可以感受到这位公公在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国家奠定了基础。而“墓门遥见半湖明”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是在遥望逝者安息之地。
“伤残松柏啼新鬼,寂寞祠堂卧老兵。”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墓地周围的景象,松柏虽已伤残,却依然见证着新鬼的哀鸣;祠堂内,老兵静静地躺着,似乎在回忆往昔的岁月。这样的描写充满了悲凉与怀念之情。
“宗庙有灵存社稷,英皇无意杀先生。”这两句表达了对忠肃公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精神和功绩如同宗庙之灵一样,永远守护着国家。同时,也暗示了对某些行为的不满,即英皇(可能是指某位皇帝)可能无意间造成了对忠肃公的不公正待遇。
最后,“古来遗恨钱塘水,又绕台山气不平。”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钱塘江水和台山的气流都似乎承载着对忠肃公遗恨的共鸣,表达了一种深沉的遗憾与不平之气。整首诗通过对墓地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忠肃公的崇敬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