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画叉》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引怀”、“委屈”、“卷舒”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真善美的追求。
首句“引怀良不易”,开篇即点出情感的抒发并非易事,引出了内心的复杂与深沉。接着,“何以汝偏深”一句,似乎在询问为何某些情感或理解会特别深刻,引人深思。
“委屈空如此,常能令直寻。”这两句表达了面对不公或挫折时,内心虽有委屈,但依然能够坚持寻找公正与真理,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卷舒存至理,山水托知音。”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将人生的起伏比作云卷云舒,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同时,将知音寄托于山水之间,寓意着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共鸣与慰藉。
最后,“举世谁相似,从无掩善心。”这句强调了在世间难寻与自己相似之人,但无论外界如何,都应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展现出诗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坚守与向往。
整体而言,《画叉》不仅描绘了诗人对生活、情感及道德观念的深刻感悟,还蕴含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