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咏蝉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昆虫大多喜欢炎热,但这只却偏爱阴凉
它轻巧地依附在树叶上,清脆的声音已经响彻林间
人在悠闲时感受到时光流逝,秋风中传来远处捣衣的声音
空腹的它究竟忧虑什么?常常担心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

注释

群虫:泛指各种昆虫。
高阴:阴凉的地方。
薄蜕:蝉的薄壳,这里指蝉。
聊依:姑且、暂且。
清声:蝉鸣声。
衰节:秋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遥砧:远处传来的捣衣声。
虚腹:指蝉还未饱食。
螗斧:古人用来比喻小人的侵害,这里指可能的威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秋日咏蝉》,通过对秋日蝉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观察和感悟。首句“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对比了蝉与其他昆虫对环境的不同喜好,蝉偏爱清凉的高处。接下来,“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描绘了蝉脱壳后的轻盈姿态和其清脆的鸣叫,暗示着生命的新生与自然的和谐。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两句,诗人借蝉声引发了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同时远处传来的砧声增添了寂寥的氛围。最后,“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表达了对蝉命运的担忧,蝉虽空腹鸣叫,却仍忧虑被秋风中的砧声所象征的收获季节到来,可能面临被捕捉的命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蝉为载体,寓言人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融入了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和敏锐。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秋日家居

移榻爱晴晖,翛然世虑微。

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相趁入寒竹,自收当晚闱。

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秋日属疾

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

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

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

当从华氏学,聊欲为戏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阴

已过萧萧雨,犹成黯黯阴。

登临潘岳思,憀慄楚臣心。

远吹鸣高树,低云冒晚岑。

久为关外客,不忍听疏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胧月

夜晴初见月,云薄未分明。

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

下阶嫌履湿,闭户认苔生。

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