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悽。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形式: 古风

翻译

庭院中的树木忽然改变了颜色,秋风吹动着它的枝叶。
自然界的景物或许并非如此,但我内心已先感到凄凉。
虽然担心美好的时光会消逝,我还是欣喜于早早迎来清凉的秋季。
步入夜色中,云月昏暗,抬头看星辰移动。
四季更迭有规律,万物生长各有其时,谁能预知未来呢?
远方的朋友相隔千里,岁月流逝让我倍感悲伤。
遗憾的是我的事业起步太晚,又怎会不在意容貌的衰老。
朝廷的决策如今如何?敌人的兵马日益壮大。

注释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忽:忽然。
改色:改变颜色。
物情:自然界的景物。
未必尔:未必如此。
我意:我内心。
恐:担心。
芳节谢:美好的时光消逝。
忻:欣喜。
起步:步入。
云月:云和月。
暗:昏暗。
四时:四季。
大信:规律。
期:预知。
故人:远方的朋友。
令:使。
悲:悲伤。
事业晚:事业起步晚。
颜色衰:容貌衰老。
庙谋:朝廷决策。
胡马:敌人的兵马。
日以肥:日益壮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立秋有感寄苏子美》,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年华老去、事业未成的忧虑。首句“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描绘了立秋时节庭院中树木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接着,“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认为自然界的变迁并未改变他的心境。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流露出对秋天凉爽的到来感到欣慰,同时也隐含着对青春易逝的担忧。“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通过描绘夜晚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时光匆匆的感觉。诗人感慨“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四季更迭有其规律,但人生无常,令人感叹。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直接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岁月催人老的哀愁。“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表达了对自己事业未竟的遗憾,即使容颜渐衰也不足惜。最后两句“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暗指边疆战事,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敌方势力日益强大的警惕。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感怀,又有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边户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形式: 古风

伊川独游

东郊渐微绿,驱马忻独往。

梅繁野渡晴,泉落春山响。

身闲爱物外,趣远谐心赏。

归路逐樵歌,落日寒川上。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伊川独游

绿树绕伊川,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兴尽复空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伏日赠徐焦二生

徐生纯明白玉璞,焦子皎洁寒泉冰。

清光莹尔互辉映,当暑自可消炎蒸。

平湖绿波涨渺渺,高榭古木阴层层。

嗟哉我岂不乐此,心虽欲往身未能。

俸优食饱力不用,官闲日永睡莫兴。

不思高飞慕鸿鹄,反此愁卧偿蚊蝇。

三年永阳子所见,山林自放乐可胜。

清泉白石对斟酌,岩花野鸟为交朋。

崎岖涧谷穷上下,追逐猿狖争超腾。

酒美宾佳足自负,饮酣气横犹骄矜。

奈何乖离才几日,苍颜非旧白发增。

彊欢徒劳歌且舞,勉饮宁及合与升。

行揩眼眵旋看物,坐见楼阁先愁登。

头轻目明脚力健,羡子志气将飘凌。

只今心意已如此,终竟事业知何称。

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