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文石》由清代诗人胡健所作,通过“文石”这一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尊崇与赞美。诗中以“文石”自比,寓意文人才华如同美玉,虽曾被埋没于草莽之中,但终有一天会磨砺出尘,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
首联“辉山润木最精神,雅重儒林席上珍”,以“辉山润木”象征文人才华如山川之辉映,滋养万物,比喻文人学识深厚,对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敬仰与重视,如同在学术宴会上的瑰宝。
颔联“几度沉埋封草莽,一朝磨琢出风尘”,描绘了文人经历的坎坷与磨难,如同美玉被深埋于草莽,历经岁月的洗礼,最终在磨砺中显露出其独特的光芒,走出尘世的束缚。
颈联“不愁抱泣同和氏,转恐抛奇有魏人”,借用和氏璧的典故,表达诗人不惧困难,坚信自己的才华如同和氏璧一般珍贵,同时担忧自己可能会错过像魏人那样赏识并重用自己才华的机会。
尾联“藻采更饶坚确性,问从何处觅缁磷”,进一步强调文人的才华如同藻采般丰富,且具有坚定的品质,最后提出疑问,即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同样具备才华与品质的人才。
整首诗通过对“文石”的形象化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期待,也寄托了对理想知音的渴望,以及对文人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