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雁以失鸣见杀,木缘拥肿而天。周将才与不才间。

而后而今知免。老子犹龙远矣,仲尼若狗累然。

潜龙无闷狗堪怜。尝得蒸豚一脔。

形式:

鉴赏

这首诗《西江月》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傅熊湘所作,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雁以失鸣见杀,木缘拥肿而天”,以雁失声被杀和木因臃肿而遭天谴的比喻,暗示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强调了声音与存在的重要性。雁的鸣叫是其生存的标志,一旦失去,便可能招致不幸;木的臃肿则被视为缺陷,最终导致其毁灭。这里隐含了对个体独特性与完美性的思考。

“周将才与不才间”一句,进一步探讨了才能与命运的关系。周朝的兴衰似乎在才与不才之间摇摆,暗示了个人才能在决定命运中的复杂作用。接着,“而后而今知免”则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即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或许能够避免某些错误或不幸。

“老子犹龙远矣,仲尼若狗累然”两句,运用了老子和孔子的典故,分别象征着道家的自由与儒家的束缚。老子如龙般自由自在,而孔子则像被束缚的狗,形象地描绘了不同哲学思想对个体自由的影响。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由与约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潜龙无闷狗堪怜。尝得蒸豚一脔”最后两句,以潜龙的宁静与狗的可怜对比,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苦难的同情。潜龙在水底深藏不露,无烦无恼,而狗则常处于被役使的境地,生活艰辛。同时,品尝过美味的豚肉一脔,也暗示了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西江月》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各种主题,包括声音与存在的关系、才能与命运的关联、自由与约束的冲突、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苦难的同情。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哲理思考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179)

傅熊湘(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

万树梅花绕屋,千头橘婢当山。一邱一壑任吾閒。

休较谁长谁短。蒲扇风堪却暑,糠皮火好消寒。

柴门无事日常关。那识人间冷暖。

形式:

西江月

西子扁舟范蠡,赤松两屐张良。神龙潜尾利于藏。

人世独来独往。蹈海仲连无取,踰垣干木难量。

羞他竖子说侯王。何似此公倜傥。

形式:

西江月

披发酒边高叫,昂头天外閒游。奇情一纵意难留。

自笑吾狂依旧。眼底东南云气,掌中西北神州。

新亭泣涕请君收。消个夷吾终有。

形式:

西江月

倏忽早知地哑,灵均枉恨天聋。窍难开凿问难通。

偏又会将人弄。占谶告余以臆,岂惟大块梦梦。

人间亦有物相同。释策谢之曰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