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隔窗闻歌

闲苑深迷,趁香随粉都行遍。

隔窗花气暖扶春,只许莺莺占。烛焰晴烘醉脸。

想东邻、偷窥笑眼。欲寻无处,暗掐新声,银屏斜掩。

一片云闲,那知顾曲周郎怨。

看花犹自未分明,毕竟何时见。已信仙缘较浅。

谩凝思、风帘倒卷。出门一笑,月落江横,数峰天远。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独自徜徉之情景。她迷失于闲适的园苑中,随着花香与细腻的尘土一同行走,每个角落都被她的脚步所覆盖。温暖的花香透过窗棂,似乎在扶持着春天的气息,只让燕子们在此处嬉戏玩耍。

烛光映照在晴朗的日光下,让女子的脸颊看起来如醉人一般。诗中提到“想东邻、偷窥笑眼”,表明她心中所思念的是隔壁的某个人,而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狡黠,似乎在等待机会去窥视那位邻人。

然而,当她想要寻找那个人时,却发现无处可寻。于是,她暗自压抑着内心的声音,只能将新生的声音隐藏起来。银屏斜掩,是对室内环境的描绘,女子的心情也如同这斜倚的屏风,一部分藏匿,一部分展露。

接下来,“一片云闲”表达了她心中的宁静与淡泊,但随即又提到“那知顾曲周郎怨”,这里的“周郎”指的是历史上的周瑜,借用其故事来表达女子对于往事的回忆和不满。诗中写道,她依旧在徜徉之中未能分得清楚自己的情感,毕竟何时能够见到心中的那个人。

最后一句“已信仙缘较浅”表明她对这段情缘感到淡然,认为它可能只是凡尘之缘,而非仙界的深厚缘分。全诗以“谩凝思、风帘倒卷”作为结束,女子的心思如同被风吹乱的帷幕一般,她的沉思与回忆就此被打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女子在春日独处时的复杂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烛影摇红.答邵素心

隔水呼舟,采香何处追游好。

一年春事二分花,犹有花多少。容易繁华过了。

趁园林、飞红未扫。旧酲新醉,几日不来,绿阴芳草。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真珠帘.梨花

绿房几夜迎清晓,光摇动、素月溶溶如水。

惆怅一枝寒,记东阑闲倚。

近日花边无旧雨,便寂寞、何曾吹泪。烛外。

谩羞得红妆,而今犹睡。

琪树皎立风前,万尘空、独挹飘然清气。

雅淡不成娇,拥玲珑春意。

落寞云深诗梦浅,但一似、唐昌宫里。元是。

是分明错认,当时玉蕊。

形式: 词牌: 真珠帘

真珠帘.近雅轩即事

云深别有深庭宇。小帘栊、占取芳菲多处。

花暗水房春,润几番酥雨。

见说苏堤晴未稳,便懒趁、踏青人去。休去。

且料理琴书,夷犹今古。

谁见静里闲心,纵荷衣未茸,雪巢堪赋。

醉醒一乾坤,任此情何许。

茂树石床同坐久,又却被、清风留住。欲住。

奈帘影妆楼,剪灯人语。

形式: 词牌: 真珠帘

高阳台

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欢游转眼惊心。

南圃东窗,酸风扫尽芳尘。

鬓貂飞入平原草,最可怜、浑是秋阴。夜沈沈。

不信归魂,不到花深。

吹箫踏叶幽寻去,任船依断石,袖裹寒云。

老桂悬香,珊瑚碎击无声。

故园已是愁如许,抚残碑,却又伤今。更关情。

秋水人家,斜照西泠。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