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潼关

秦关百二重,沃野横千里。

一经穿诘屈,险窄不容轨。

太华与首阳,两崖并雄峙。

黄河走中间,神龙掉其尾。

凿幽开门户,设险良为此。

乾坤兹奥区,壮哉山河美!

缅想嬴秦初,吞噬奋长觜。

六合混一家,殽函正东启。

兴亡不一姓,城郭今犹是。

衰柳带行人,颓阳没残垒。

立马重徘徊,苍苍暮烟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德正的《过潼关》描绘了秦关的雄伟险峻和历史沧桑。诗中通过“秦关百二重”、“沃野横千里”展现了潼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广阔的地域。接着,“一经穿诘屈,险窄不容轨”形象地刻画了关隘的险要,如同龙蛇蜿蜒,道路狭窄。

诗人以太华山和首阳山的雄峙对比,黄河从中穿流而过,犹如神龙摆尾,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深远。接下来,他赞颂了古人在此设立险阻的战略智慧,并指出潼关是天地之间的隐秘区域,山河之美令人赞叹。

诗中回顾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提到崤函关是东方的门户,暗示了潼关在历史上的关键作用。然而,诗人也感慨兴亡更迭,尽管城郭依旧,但人事已非,衰柳、颓阳和残垒增添了历史的凄凉感。

最后,诗人骑马驻足,凝视着暮色中的潼关,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示了潼关的地理风貌和历史底蕴。

收录诗词(15)

陈德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仙歌

罡风簸空烂金石,蓬莱夜半沈海水。

黄芽白雪总虚名,长生有道非不死。

青云无梯不可升,九重八柱高层层。

水火依然后天物,中有元化苞真灵。

圆成坚固无休息,不炼服食炼道德。

子珠生处是杀机,绵绵踵息通无极。

化精为气气为神,漠然虚白中无魂。

性命有门造化始,南华真人古仙子。

形式: 古风

古剑歌

鱼肠古制世所贵,不在锋芒在神气。

霜花照眼色正明,百炼精金成宝器。

匣开夜半流电惊,熊光直上插青冥。

铁骨坚凝月魄死,晶芒锐吐幽磷腥。

脊高胁突星文直,濡缕吹毛扪不得。

雕缋何须珠玉装,刮磨不受铜花蚀。

床头风雨苍龙吟,用杀止杀仁者心。

失身荆聂良可耻,凛凛三尺横天倚。

形式: 古风

题襄阳邱相国绝命词后

蝮蛇横海沈鳌极,宵旰十年坐亡国。

煤山风雨悬高枝,龙髯一去攀不得。

箕尾晶晶射霄汉,骂贼舌在光如电。

高皇孝皇灵有无,血泪模糊眼中见。

左携《国殇》右《山鬼》,毅魄千秋长不死。

荒陵月黑魂归来,青磷照树阴飙起。

形式: 古风

元祐党籍碑

国运士气相终始,衣冠流祸何时已。

事由我辈半激成,调停未罢绍述起。

当时特标乱政臣,丰碑矗立端礼门。

子孙禁锢身系累,岭南万里犹君恩。

司空门下臣京记,夷列罪状分次第。

某也首恶某附丽,前书具官后姓字。

颁之天下垂万世,天下万世不可欺。

恩仇反覆竞一时,小人自为门户计。

好恶谁能移是非,石虽可毁名不灭。

千载凛然见高节,史家记载未能详。

赖有此碑上论列,庆历之世已萌芽。

中间蜀洛更纷拿,包荒无力伏莽发。

一时互指为奸邪,剥削隐然在元气。

放逐殛流日多事,祖宗培植几百年。

可怜一网无遗类,消长从兹治乱分,官家别用一番人。

君不见厚陵松柏寒食路,社饭明年思老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