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曹应枢的《宿净慈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寺夜晚景象。首句“返照入林扉”写夕阳余晖洒入寺门,暗示了诗人傍晚时分的来访。"小憩前山寺"则点出诗人在劳累后暂作歇息,选择了寺庙作为休憩之地。
"岩际生佛光"和"竹间闻猿唳"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山寺的独特环境,佛光显现于岩石之间,增添了神秘感,而竹林中的猿猴叫声则增添了山林的生动气息。"静卧松林风,悠然会琴意",诗人沉浸在松林的微风中,感受到音乐般的禅意,心境平和。
"残经白马来,漶灭数行字"描绘了僧人翻阅经书的情景,马蹄踏过,经书上的文字模糊不清,暗示时光流转,岁月沧桑。"优钵散幽芳,伽陵发清吹"借优昙花的香气和伽陵的清音,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超凡。
"夜色澹无影,四山惟月气"描绘了月光下的山景,月色如水,万物皆被笼罩在淡淡的月光之下,显得空灵而寂寥。"道心苦未深,时与白云生"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感悟,虽然尚未达到深入的境界,但已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虚光盈吾襟,了了此初地",诗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对眼前的一切有了清晰的认识。"明朝下山去,境过情无异"预示着诗人即使离开,明日再回首,今日的体验和感受依然如初,心境无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净慈寺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心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