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忆山楼歌

今夕正七夕,我船横傍云梦泽。

旱火燋龙蛇,弦月热光赤。

举酒望青天,茫然忽自嚇。

洞庭木叶连山来,始知欺我久行客。

前年系船云顶铺,是时辞家五日路。

黄姑织女笑向人,笑曾赠以锦绣句。

蛟湖去年好月色,主人敬客金罍逼。

铁笛铿风银浪涌,船底如闻蛟叹息。

黄鹄万里心,大鹏垂天翼。

月落不可救,人生乐须极。

别家巳九秋,心与天悠悠。

闽海本天尾,楚山却天头。

此中不见月,想挂古针楼。

家人望月坐楼间,宛如待我缑氏山。

年年白鹤不见影,遥怜气闷杯长閒。

杯长閒,人未还。

君不闻六安行火与天通,王乔实遇浮丘公。

幸然踪迹二子同,更欲过览轩辕宫。

归欤兮归欤,丁戊兮山之下。

赤龙低头会有时,冷煖时人恶足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七夕忆山楼歌》由明代诗人傅汝舟所作,描绘了七夕之夜诗人对远方山楼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开篇“今夕正七夕”,点明时间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节日氛围之中。接着,“我船横傍云梦泽”一句,通过描绘诗人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随后,“旱火燋龙蛇,弦月热光赤”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夏日的炎热景象,与后文的清凉月夜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举酒望青天,茫然忽自吓”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敬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迷茫。“洞庭木叶连山来,始知欺我久行客”则借景抒情,暗示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前年的七夕,那时在云顶铺系船,离家仅五日路程,与黄姑织女的相遇,以及蛟湖的好月色,这些美好的记忆与当前的孤独形成了鲜明对比,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黄鹄万里心,大鹏垂天翼”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大理想的追求。“月落不可救,人生乐须极”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快乐的深刻思考。

最后,“别家巳九秋,心与天悠悠”、“闽海本天尾,楚山却天头”等诗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自由的向往。而“此中不见月,想挂古针楼”则通过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94)

傅汝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舟,又字木虚,、丁戊山人等。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

  • 字:远度
  • 号:磊老
  • 籍贯: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476~1557年

相关古诗词

高房山小画

春山溟濛气欲滴,古绢元代标房山。

空亭尽与恶木离,恍有仙客游其间。

吾乡漫士早学此,笔意迥入房山里。

晴天简点更摩娑,满堂烟雾来无何。

形式: 古风

游东禅同诸子分韵得独字长句

空山夜寒雨霢霂,招寻拟共山中宿。

古殿回廊隐杂花,曲亭短径穿高木。

巳忻出郭陪妙赏,可爱专城得良牧。

酒馔提携兴起予,衾裯往返劳更仆。

空堂明烛照官服,四座欢声动崖谷。

潘令何强颜,王郎亦坦腹。

颜袁二子兴益豪,酒酣系碎刘生筑。

张衡倚柱歌四愁,顷刻风来振林屋。

建安七子才不数,东井五星气还淑。

烟云对酒会难频,日月行天老易速。

万事相从汗漫游,一生自分山林独。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登襄城歌

客子道路浮云轻,北风发发飘蛮荆。

二妃汉滨昔解佩,庞公襄阳今入城。

天清岘山水上出,日倒习池花内明。

错将玉笛兴此弄,尽使九天鸾鹤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小度

明朝初度至,览发奈年何。

岁旱龙无语,吾衰凤不歌。

岩斋孤对海,石榻绝攀萝。

莫怪违时性,山林自一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