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杂体二首(其二)

处处江草绿,行人发潇湘。

潇湘回雁多,日夜思故乡。

春梦不知数,空山兰蕙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江边草地,远行的人启程出发去潇湘。
潇湘之地大雁归来众多,日日夜夜都思念着远方的家乡。
春天的梦不知道做了多少,空寂的山中兰花和蕙草芬芳。

注释

处处:到处,各个地方。
江草:江边的草。
绿:绿色,这里形容草木茂盛。
行人:出行的人,旅客。
发:出发,动身。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也指代该地区,常有美丽与离愁的意象。
潇湘:同上。
回雁:归来的雁群,雁南飞北归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多:数量大,此处指雁群密集。
日夜:白天和黑夜,强调一直持续的状态。
思故乡:思念自己的家乡。
春梦:春天做的梦,也可寓意美好的、短暂的梦境。
不知数:数不清,表示很多。
空山:寂静的山,人迹罕至的山。
兰蕙:兰花和蕙草,皆为香草,常用来象征高洁或美好事物。
芳:芳香,香气浓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处处江草绿”,便是以生机勃勃的春色铺展开来,展示了江南水乡初春时节的生动画面。“行人发潇湘”则透露出旅途中人的感慨与孤独,"潇湘"一词既形容了长江之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思念之情。

“潇湘回雁多”,雁过无数,更增添了一种萧索感,似乎连大自然都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而“日夜思故乡”则是诗人心声的直接流露,无需更多修饰,便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浓郁的情感。

接下来的“春梦不知数”,则是在讲述那些难以忘怀的梦境。春天容易产生迷离的梦境,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留恋,甚至在梦中也无法断绝这份思念。“空山兰蕙芳”最后一句,更是以清新的兰花香气,烘托出诗人的哀愁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江南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这样的诗句,不仅让人在视觉上得到享受,更能在心灵上引起共鸣。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老妇叹镜

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

忆昔咸阳初买来,灯前自绣芙蓉带。

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

今日后床重照看,生死终当此长别。

形式: 古风

行见月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形式: 古风

行宫词

上阳宫到蓬莱殿,行宫岩岩遥相见。

向前天子行幸多,马蹄车辙山川遍。

当时州县每年修,皆留内人看玉案。

禁兵夺得明堂后,长闭桃源与绮绣。

开元歌舞古草头,梁州乐人世嫌旧。

官家乏人作宫户,不泥宫墙斫宫树。

两边仗屋半崩摧,夜火入林烧殿柱。

休封中岳六十年,行宫不见人眼穿。

形式: 古风

两头纤纤

两头纤纤青玉玦,半白半黑头上发。

偪偪仆仆春冰裂,磊磊落落桃花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