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载从军去又来,强为颜面走尘埃。
久惭簪笏未归去,且喜妻孥共此来。
旋撷岸蔬供野饭,欲题岩壁拂苍苔。
子陵昔日诚高趣,未必全家上钓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伯玉的作品,名为《舟次子陵钓台》。全诗通过对自己十年戎马生涯的回顾,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内心世界。
“十载从军去又来,强为颜面走尘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征战生活,对于外在的荣耀和尘世的繁华感到疲惫。"久惭簪笏未归去,且喜妻孥共此来。”这里,“簪笏”指的是官帽上的装饰品,象征着仕途生涯;诗人对长时间不能回家深感惭愧,但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至少现在可以与家人团聚。
“旋撷岸蔬供野饭,欲题岩壁拂苍苔。”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简朴生活,通过采集河岸上的野菜来充饥,以及想要在岩石上留下自己的诗歌。这样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也显得十分自在。
“子陵昔日诚高趣,未必全家上钓台。”最后两句中,“子陵”指的是古代名士庄周的隐居之地,这里借用来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精神自由的向往。而“未必全家上钓台”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即便不能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达到高洁的精神境界,但至少可以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于尘世的看破和超脱,以及对于自然山水、家庭温暖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高洁生活理想的追求。
不详
解纚向萧瑟,叙别喜英豪。
野水征帆迥,秋天醉幕高。
使旟标画隼,骑吹压霜涛。
几日狂酲析,思君梦更劳。
向晚西园饮乍阑,山公酩酊上轻鞍。
东方千骑随车出,南国佳人夹路看。
纵目渐迷山色远,回头犹忆水声寒。
归来未放宾游散,更赋新题刻烛观。
积水照层峰,登临谁与同。
望来生羽翼,醉欲上烟空。
细细湿花雨,疏疏开袖风。
新安江上景,尽属此楼中。
纤纤初日射西楼,楼上帘旌卷绣钩。
数襞断云秦望晓,一声寒雁鉴湖秋。
烟波憔悴西施国,风月飘零范蠡舟。
莫向登临动怀古,有情多为等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