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学士知越

著撰烦鸿笔,均劳利建侯。

僧随天际棹,郡冠浙东州。

山影四明接,溪声万壑流。

谢家风月在,公外称冥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著述繁多需大手笔,功勋卓著封赏诸侯。
僧人乘舟入天边,郡城位居浙东首。
山势连绵接四明,溪水千峡汇成流。
谢氏家族的风雅,公之外还有深沉探索。

注释

著撰:著述。
烦鸿笔:大手笔。
均劳:功勋卓著。
利建侯:封赏诸侯。
僧:僧人。
天际:天边。
郡冠:位居首位。
浙东州:浙东地区。
山影:山势。
四明:四明山。
溪声:溪水声。
万壑:千峡。
谢家:谢氏家族。
风月:风雅。
公外:公之外。
称冥搜:深沉探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士逊的《送高学士知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品格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

"著撰烦鸿笔,均劳利建侯。僧随天际棹,郡冠浙东州。" 这几句通过写作和建筑比喻高学士的才华横溢和声望远播,其中“著撰”指代笔下生花,“烦鸿笔”形容文章如行云流水般连绵不绝;“僧随天际棹”则是说高学士的名声如同僧人一般随着船只在浩瀚江湖中远航,至于“郡冠浙东州”,则是赞美其德才兼备,在所居之地成为楷模。

"山影四明接,溪声万壑流。谢家风月在,公外称冥搜。" 接下来的这几句诗,则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高学士的赞美与不舍。其中“山影”、“溪声”营造了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谢家风月在"则是说谢安家族(即东晋时期的谢氏)那样的清风亮节、风流月白仍然存在;至于“公外称冥搜”,则表明高学士不仅才华横溢,更有着超凡脱俗的品格和修养。

总体而言,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物美德的双重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以及对其才能和品性的高度赞赏。

收录诗词(25)

张士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护国寺

一言已了忘筌谊,诸祖休传坏色衣。

只履远过葱岭去,片云高傍石桥归。

海宫有请杯慵度,尘劫无涯锡倦飞。

元帅香灯持百载,又从枢府发清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麻姑山

结友寻真重驻留,行行浑似近蓬邱。

人擎绿玉简齐立,水带碧桃花乱流。

松盖几层须自老,芝英三秀又谁收。

坐中忽见红云起,疑是仙姑访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锡杖泉

灵踪遗几载,卓锡在高岑。

妙法归何地,清泉流至今。

苔花生细细,云叶映沈沈。

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雍熙中植桐于萧寺壬辰登科后告老来寺留题

桐枝手植有桐孙,二纪重来愧此身。

三匹衣鱼联贵仕,十洲轩冕接清尘。

耕桑虽喜多新陇,耆艾堪嗟少故人。

萧寺前题粉壁在,又书丁巳对壬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