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洪倅景伯

潦倒粗疏老更痴,手摩枵腹逐儿嬉。

处阴息迹真休矣,遇坎乘流一听之。

腊后春生须雁到,花前思发幸梅知。

瀛洲学士沧洲兴,妙唱一年渔父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穷困潦倒又粗疏,老年更加痴傻,手里空空如也,却模仿孩子们玩耍。
身处阴暗之处,隐藏踪迹,确实该休息了,遇到困难就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冬去春来,期待大雁带来春天的消息,赏花时思念之情,幸好有梅花告知。
海上的学者和海滨的隐士,他们的兴致都在新的一年里,吟咏渔夫的歌谣。

注释

潦倒:形容生活贫困,不得志。
粗疏:粗心大意,不精细。
息迹:隐藏踪迹,避开世事。
乘流:顺应潮流,随遇而安。
腊后春生:冬末春初。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岛,这里指文人墨客。
渔父:渔夫,象征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态度。开头“潦倒粗疏老更痴”描绘了一种随遇而安、不拘小节的生态,"手摩枵腹逐儿嬉"则是对此种生活状态的一种享受。

接着,“处阴息迹真休矣,遇坎乘流一听之”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顺应与和谐。这里的“处阴”、“遇坎”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从容态度。

后两句“腊后春生须雁到,花前思发幸梅知”则是对来年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对梅花早早绽放的一种期许。这里的“腊后”指的是除夕之后,“雁到”象征着信息和友情的传递,而“花前思发”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期待。

最后两句“瀛洲学士沧洲兴,妙唱一年渔父词”中,"瀛洲学士"和"沧洲兴"可能是指特定的人或事件,而"妙唱一年渔父词"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某种艺术创作的赞赏与喜悦。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以及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独到的见解,语言简练而意境丰富。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寄胡明仲

尺一催公想疾驱,盛传今已过羌庐。

纷纷眼底何时定,郁郁江南更久居。

陛下不妨高枕卧,先生来草射聊书。

铜驼可惜埋荆棘,会有人能为扫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贺子忱

昔岁裁诗远送君,知君未可作闲人。

那知半纪重相见,全似当时只话贫。

推毂向来谁尽力,弹冠从此不谋身。

想当六月苕溪上,万顷荷花一幅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诸洪

彭蠡春生万顷湖,光明相映棣华跗。

鹓雏鸑鷟俱为凤,乳酪醍醐总是酥。

归寿其亲来继踵,无求于世独知吾。

青天一纸雁数字,南北虽殊意不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鸬鹚源方允迪江子我

世间豺虎正争岐,隐去何妨九曲迷。

怀人梦到北山北,卜邻意欲西枝西。

麦云已有饱气象,梅雨又烦诗品题。

他日篮舆入源去,尚期趺坐对青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