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马臻的《后结交行》以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今交友观念的差异。开篇“古交皆结心,其意能断金”赞美了古代深厚真挚的友情,强调了心灵契合的重要性,如同金石般坚固。接着,“今交皆结金,倏忽能变心”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金钱似乎成为了衡量友谊价值的标准,而这种关系往往脆弱且易变。
“取舍既殊轨,反掌生陆沉”进一步阐述了两种交友方式的不同后果,暗示了选择与放弃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正平一朝忤黄祖,有若将身投猛虎”通过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忠诚与背叛的极端情况,强调了个人立场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子桑莫逆忘其生,乃能相与无相与”则提到子桑的深厚友情,即使忘记生死也愿意与朋友共度,展现了无私与纯粹的友谊。最后,“古人今人皆足悲,百年忧乐须臾期”表达了对古今交友现状的感慨,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友情的追求和失落都是永恒的主题。
“男儿节义死不变,谁肯心怀未济时”强调了在友情中坚守正义和节操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面对困难和不确定性时,仍能保持初心。结尾“呜呼谁肯心怀未济时!”则以强烈的感叹,表达了对当下社会中缺乏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友情本质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向往和对人性深处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