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绣使题金鳌稳处

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

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山间天共流。

三两可人曾此会,百千年后复谁游。

桑田不变金鳌健,祇恐吟翁白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陡峭的冰霜悬崖俯瞰着雪洲,我时常登上眺望,呼唤渔舟前来。
溪水分为南北,大地刚刚开始交融,月亮映照在山间,仿佛与天空一同流淌。
曾经有两三知己在此相聚,千年之后又有谁来游览呢?
沧海桑田,唯有金色巨鳌依旧健壮,只恐怕老诗人头发都白完了。

注释

突兀:形容山势陡峭、出人意料。
霜崖:覆盖着霜雪的悬崖。
雪洲:被雪覆盖的小岛。
登览:登山远望。
渔舟:打鱼的小船。
溪分南北:河流分成南北两条分支。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沧海变桑田。
金鳌:神话中的大海龟,象征长寿。
吟翁:指诗人。
白尽头:形容头发全白,暗示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画面。开篇"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诗人用鲜明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白雪覆盖的山崖和河岸,以及时而攀爬上去观赏并呼唤着渔舟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比和动态描写,展现了冬日静谧与动感的美。

接着"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山间天共流",诗人笔触柔和,溪水两岸的地貌初见融合,而那轮明月悬挂于山谷之间,与天空一同流转。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时间的静好与永恒。

中间四句"三两可人曾此会,百千年后复谁游。桑田不变金鳌健,祇恐吟翁白尽头",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未来无常的忧虑。"三两"可能指的是少数几次的欢聚,而"百千年后复谁游"则是对未来的渺茫与无奈之感。接下来的两句,"桑田不变金鳌健"表面上看似坚固不变,但实际上可能也会随时间流逝而消亡,最后一句"祇恐吟翁白尽头"则是对诗人自己日后将老无力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冬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多重感受与深邃意境。

收录诗词(14)

艾可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

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

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

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穷达

穷达宁无分,逢迎费折腰。

人情剡溪纸,世事浙江潮。

冻井和冰汲,寒山带雪樵。

子云虽寂寞,庄叟得逍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金陵晚眺

星移物换千年事,虎踞龙蟠万雉城。

归巷乌衣秋缥缈,点州白鹭雪分明。

江分南北天为限,淮接东西地最平。

目断青峰是何处,单于吹角莫云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临江褒忠庙题

忆昔狼烽谍报忙,空拳支敌出仓惶。

齿寒谁解婴城守,舌在公还骂贼亡。

秦伯早能怜楚使,张君未必死睢阳。

西风吹起英雄恨,断础凄烟泪两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