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罢灯

灯夕何萧索,朝家恤殣灾。

民心无奈郁,春意有谁开。

明月舒云懒,游人怯漏回。

堪嗤愚太守,独欲上熙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元宵节(上元节)因恤悯饥民而取消灯火盛况的情景,流露出对当时社会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首联“灯夕何萧索,朝家恤殣灾”,开篇点题,以“萧索”二字形容取消灯火后的冷清景象,暗示了朝廷对饥荒的关注与应对行动,体现了官府在面对民众疾苦时的责任感。

颔联“民心无奈郁,春意有谁开”,承上启下,表达了民众内心的压抑与无奈,以及在困境中对春天生机的渴望却无人能解的悲哀。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与希望的缺失。

颈联“明月舒云懒,游人怯漏回”,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被云层遮挡,仿佛懒于展现其光芒,游人们害怕夜深露重而不敢轻易返回。这一联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社会氛围的沉闷与人们的谨慎心理。

尾联“堪嗤愚太守,独欲上熙台”,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一位过于急躁或不明情况的太守,他独自前往熙台(可能指官府处理政务的地方),似乎没有考虑到民众的实际需要和当前的社会状况。这一句既是对个别官员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如何妥善处理社会问题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宋代社会在特定时期面临的民生问题,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郡西斋有夜合萱草对开因成二阕(其一)

合欢香影拂西斋,萱草前临小槛开。

待尔忘忧与蠲忿,争如无事起灵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郡西斋有夜合萱草对开因成二阕(其二)

合欢萱草两含芳,一见令人乐兴长。

唯是忧边与忧国,对花终日不能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谢真定李密学惠牡丹

穷边无处睹春荣,咫尺常山似洛城。

会得主人将雅意,欲教邻境伏香名。

全开正弄朝霞色,半谢犹含暮雨情。

只上宾筵共一醉,也胜浑不见芳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陜府春卿资政

蓬山曾许挹浮邱,踰纪光阴一瞬休。

朔塞风霜人易老,申湖歌舞景长留。

我临宾席频先醉,君对仙棋几自讴。

千里诗来还感旧,不堪斜日凭边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