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三)

何人又唱安公子,汉苑烟浓。

魏寝霜封,犵岭蛮乡一万重。

雪消巴蜀添春水,谁驾艨艟。

陡起鱼龙,此夜横江有阿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的画面。"何人又唱安公子"以疑问开篇,引发对远方歌声的遐想,可能是戍边战士在寒冷的夜晚吟唱思乡曲。"汉苑烟浓"暗示了皇家园林的背景,而"魏寝霜封"则转至历史遗迹,增添了岁月沧桑感。"犵岭蛮乡一万重"进一步描绘了遥远而险峻的边疆之地。

"雪消巴蜀添春水"描绘冬去春来,冰雪融化,江水上涨,象征生机勃发。"艨艟"是战船,此处可能暗指军事活动,与上文的边塞气氛相呼应。"陡起鱼龙"运用了夸张手法,形容江面波涛汹涌,仿佛鱼龙跃动。

最后两句"此夜横江有阿童"尤为引人入胜,"阿童"通常指仙童或勇猛少年,此处可能寓言勇士或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在这江面上展现出无畏的精神风貌。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边塞的苍凉,又有春天的希望,以及诗人对故土和英雄气概的怀念。陈维崧以细腻的笔触,将复杂的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绘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一)

今年明月无情甚,偏向江东。

只照军容,不放银花万树红。

凤城飞下征南骑,一片刀弓。

铁甲呼风,愁杀思乡沈侍中。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五)

杜陵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

捩影长空,燕市梁园类转蓬。

后湖一雁尤酸楚,竟逐晨风。

一去无踪,雨打夭桃坠冷红。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四)

早年丧乱曾尝过,复壁为佣。

城旦为舂,儿女宵啼贼火红。

回头三十年前事,笺恳天公。

衰鬓如蓬,莫遣咸阳又举烽。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贺新郎.用辛稼轩陈同甫倡和原韵送王正子之襄阳明春归广陵并嘱示何生龙若

立马和君说。到襄阳、为余先问,隆中诸葛。

往日英雄潮打尽,怪煞怒涛崩雪。

今古恨、总多于发。

再问大堤诸女伴,白铜鞮、可有閒风月。

谁弹向,楚天瑟。才逢燕市还分别。

怅生平、无多知己,几番离合。

此去武昌鱼不少,莫惜颜筋柳骨。

要频看、郑虔三绝。

一幅新词《凄凉犯》,嘱来春、并示何生铁。

霜夜吼,剑花裂。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