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行山中,山尽有感

眼底青山爱颇真,何妨日日对嶙峋。

今朝卷幔无山色,惆怅还如别故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景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首句“眼底青山爱颇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青山的喜爱之情,认为这种喜爱是真诚而深刻的。接着,“何妨日日对嶙峋”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愿意每日与山相伴,欣赏其独特的峭壁纹理,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痴迷。

然而,第三句“今朝卷幔无山色”转折了情感走向,描述了某一天因某种原因未能见到山色的情景,使得诗人感到失落和惆怅。最后一句“惆怅还如别故人”,将这种失落比作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山景消失的深切遗憾和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失去时的哀愁,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送李吉士予告南归

青春乞得净名身,彩鹢翛翛漾白蘋。

此去吴江风日好,炉香经卷伴幽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其一)

偶缘谏猎动天阍,万里南迁亦主恩。

一壑岂能安薜荔,五云长自忆兰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其二)

片帆南下碧江湄,秋月芦花绾别离。

此去莫惊潘鬓改,止缘忧国半成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其三)

朅来紫气满关门,柱史玄同道自尊。

我欲冥心求胜义,临行乞得五千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