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行台雁之中途,一年两憩安公庐。
不知昔人去此远,但见水石清而虚。
向来颇读有则语,悬水潇潇日夜举。
道人似欲暗投明,故立此亭名听雨。
客如镜清老更痴,入流截流谁得知。
愿公竹扉且常启,我或发兴来无时。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听雨亭》,诗人以自己的游历为背景,描绘了在台雁途中的一段停留,他在安公庐中稍作歇息,感叹古人已去遥远,眼前只有清澈宁静的山水。诗人提及自己曾阅读过富含哲理的话语,这些话语如同悬水日夜流淌,寓意着道人的智慧与追求光明的决心。他以"听雨亭"的名字,表达了道人对倾听自然、静心领悟的向往。
诗人自比为清静的老者,痴心于道,他的心境如镜,深入其中却又试图超越。他希望主人能常常开启竹扉,以便自己随时能因兴致而来访。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描绘听雨亭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不详
古人缚屋山头住,十年不行山下路。
终朝两眼挂枯松,不忧无米但觅句。
满屋风声合雨声,半壁山云杂山雾。
于中只么过此生,犹胜时人三五步。
马驹踏杀天下人,炙地熏天气转腥。
百岁翁翁开口笑,江西从此足人行。
引鼻牵回野鸭儿,升堂卷席便高飞。
后来要识吾宗旨,试看而今是甚时。
千年滞货无人顾,拈起从教著价看。
一口直饶酬得过,泐潭山更过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