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的《答蔡舍人从善次韵(其三)》。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清朝未老已为郎,道在吾身屈未妨”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内心坚守道义,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改初衷的决心。这里“清朝”可能是指官职,“未老”则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即即便年岁未老,也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颔联“已分閒心消岁月,不将名字望旂常”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待名利的态度。他似乎已经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虚妄,选择以一颗闲适的心去消磨时光,不再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颈联“青林近屋秋多意,白璧投人夜有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青翠的树林贴近屋舍,秋天的气息充满了诗意;而白璧投向他人,夜晚的光芒照亮了人心,寓意着诗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他人的善意与关怀。
尾联“欲步高吟惭跛鳖,还思十驾到飞黄”则是诗人对自己追求理想的自省与反思。他想要像跛鳖一样,虽然行动不便,但仍能坚持前行,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达到理想状态的渴望,如同十驾马车最终能够达到飞黄腾达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态度和精神世界,既是对个人品格的塑造,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