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中台山

似闻中台山,上有招提境。

兴来每欲往,俗事不可屏。

今晨登长涂,老步困驰骋。

因之事幽讨,蜡屐聊为整。

崎岖路百折,拄杖穿细岭。

飕飕风乍响,惨惨日将暝。

扶持赖门生,乃始登绝顶。

其居若平地,云生动成景。

山僧倒屣迎,汲泉为烹茗。

共谈出世法,坐对白月影。

朗观心地初,炉薰夜方永。

不待闻晨钟,冷然发深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登中台山》描绘了作者游历中台山的禅意之旅。首句“似闻中台山,上有招提境”以想象和向往开启,接着“兴来每欲往,俗事不可屏”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清静的向往。行至中途,“今晨登长涂,老步困驰骋”,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

然而,诗人并未放弃,反而“因之事幽讨,蜡屐聊为整”,带着坚定的决心继续前行。山路崎岖,“崎岖路百折,拄杖穿细岭”,环境的艰难更显心境的坚韧。在风声飒飒、天色渐暗之际,有弟子相扶,“扶持赖门生,乃始登绝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禅宗的随缘之意。

山顶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其居若平地,云生动成景”,僧人的热情款待也让人感动,“山僧倒屣迎,汲泉为烹茗”。诗人与僧人共论佛法,“共谈出世法,坐对白月影”,在月光下深入禅理,心灵得到了净化。

夜晚的静谧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朗观心地初,炉薰夜方永”,禅修的体验深远而持久。最后,诗人并未被晨钟唤醒,而是内心自省,“不待闻晨钟,冷然发深省”,表明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外在声响的内在觉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过程中的景色变化和心境转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与体验,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83)

李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发双溪

峨峨金华城,行李何淹留。

闰十月初吉,始能具扁舟。

辉辉晴旭升,莽莽寒烟收。

篙师戒晨发,浩啸当中流。

握手谢送者,此行实夷犹。

昔为山林居,今作江海游。

抚心愧麋鹿,放迹同凫鸥。

丈夫既许国,生理焉得谋。

功成才拂衣,庶以追前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泊鸬鹚湾

朝辞婺女城,暮泊鸬鹚湾。

鸬鹚暝不见,但闻水潺潺。

水声日西流,客子何时还。

长风吹征衣,惨澹生愁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泊兰江

我舟泊兰江,江水净如练。

孤云尘外飞,归鸟镜中见。

回环城数里,杂遝山百转。

何年徐偃王,于此建古殿。

阴廊断人迹,败壁留蜗篆。

题诗感古昔,荒哉瑶池宴。

形式: 古风

过白雁滩

前逢白雁滩,滩声急如雨。

扁舟势逆上,百丈难遽举。

风寒云欲坠,冰洁石可数。

寒冬景萧条,况我值羁旅。

故居日已远,所思在儿女。

有雁不寄书,虚名亦何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