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述怀》,通过对月桂的向往和春去秋来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感慨。其中,“望月疑无得桂缘”一句,借用古代登天求桂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理想的追求与渴望,但又带有一丝自知之明,对于能否达到这种高度抱有疑问。
“春天又待到秋天”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春去秋来,岁月匆匆,而诗人的愿景尚未实现,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哀愁。
接下来的“杏花开与槐花落”是对自然界中花开花落的描绘,杏花和槐花代表了春末夏初的过渡季节,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他的心境也随之起伏。
最后“愁去愁来过几年”则是对时间长河中个人情感波折的总结。诗人通过反复的“愁”字,表达了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未来的憧憬,以及在这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是一段心路历程的浓缩。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是一首表达个人怀抱和时光感慨的佳作。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浮世总应相送老,共君偏更远行多。
此回不似前回别,听尽离歌逐棹歌。
未识东西南北路,青春白日坐销难。
如何一别故园后,五度花开五处看。
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
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
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