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其八十四)

变将冬暖作春寒,叶上霜痕苦未乾。

菜甲麦苗须少待,扶轮何日上长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把冬天的温暖错当成春天的寒冷
叶子上的霜迹还尚未完全晾干

注释

变:改变。
将:使得。
冬暖:冬季的温暖。
作:当作。
春寒:春天的寒冷。
叶上:在叶子上。
霜痕:霜冻的痕迹。
苦:非常。
未乾:尚未干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石的作品,属于小令体。诗中通过对春日温暖与冬日寒冷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渴望。

“变将冬暖作春寒”两句,运用了一种想象中的情景,将冬天的暖意转换为春天的寒冷,这样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不易。霜痕未干,表明这种变化急迫而来,不容缓慢。

“叶上霜痕苦未乾”一句,则更深化了先前冬暖转春寒的情景,通过叶子上的霜痕尚未消散来描绘出一种急切和无奈。这里的“苦”字用得甚是精妙,既形容霜痕的存在,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楚。

“菜甲麦苗须少待”两句,则转入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提到菜甲(即初生的蔬菜)和麦苗,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成长,这里的“少待”二字,暗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期待,希望能够在这些生长周期中早日与之团聚。

最后,“扶轮何日上长安”一句,则是诗人对归期的迫切渴望。这里的“扶轮”,即是指乘车而行,而“上长安”则明示了诗人的目的地。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常被用来象征家乡或故土。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急切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归期的无限眷恋。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扇子诗(其七)

水浸菩提坐,风传戒定香。

藕根金锁骨,花面玉毫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扇子诗(其四十一)

露叶涓涓泣素秋,旗亭樽酒解忘忧。

别来频寄加餐字,莫遣新诗学四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扇子诗(其十五)

蝶儿也解宿香丛,蜂子尤能醉蜜红。

幻景扫除馀结习,自携茗碗漱花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扇子诗(其六十一)

洞中龙老不知年,荣隐先生稳著鞭。

大袖长歌出天汉,信乎平地有神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