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

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

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

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

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

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在严冬的尽头见到三次白雪降临,江南地区从未有过这样的景象。
春天已在天际消逝,整天都是花朵纷飞的景象。
我一生虽然畏惧寒冷,但遇见雪花却内心欢喜。
即使裹着皮衣也不敢出门,只通过缝隙欣赏这美景。
忽然间,窗户透进阳光,连山川也变得模糊难辨。
天地间的壮丽景色,我这老者已经无法用文字描绘。
黄昏时分,我高声吟诵黄竹诗,心情开阔无边。
佛塔如玉雕的竹笋,高耸入云,矗立在重重乌云之中。

注释

穷腊:严冬的尽头。
旧闻:以往的经历。
春已暮:春天即将过去。
畏寒:害怕寒冷。
拥裘:裹着皮衣。
投隙:透过缝隙。
川陵:山川。
二仪:天地。
薄暮:黄昏。
浮屠:佛塔。
玉笋:玉雕的竹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雪》,描绘了冬季末尾罕见的大雪景象。首句“穷腊见三白”写出了在年终岁末看到罕见的连续三日大雪,这是江南地区少有的奇观。接着,“天上春已暮”暗示春天的脚步已经远去,而雪花纷飞如春花般绚烂,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虽然畏惧寒冷,但对雪景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表达了即使穿着皮衣也不敢轻易外出,却仍透过缝隙欣赏这难得的美景。窗户上的雪光映照,使得内外景色模糊,山川地形难以分辨,展现出雪景的壮丽。

诗人感叹大自然的宏伟壮丽,自己却无法用文字充分表达:“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他借用“二仪”指天地,表达对雪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最后,他以“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收束,表示在这样的雪夜,他的心情开阔无边,仿佛在吟诵着黄竹般的豪放诗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雪景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黄修职雨中送芍药五枝

微雨湿清晓,老夫门未开。

煌煌五仙子,并拥翠蕤来。

烟脂洗尽不自惜,为雨归来更无力。

老夫五十尚可痴,凭轩一赋会真诗。

形式: 古风

喜雨

秦望山头云,昨日鸾凤举。

冥冥万里风,淅淅三更雨。

小臣知君忧,起坐听檐语。

风力有去来,龙工杂文武。

灯花识我意,一笑相媚妩。

泥翻早朝路,瀰瀰光欲吐。

郁然苍龙阙,佳气接南亩。

千官次第来,豫色各眉宇。

记事以短篇,不工还自许。

形式: 古风

寒食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

喧哗少所便,寂寞今有味。

空山花动摇,乱石水经纬。

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形式: 古风

寒食日游百花亭

晴气已复浊,虚馆可淹留。

微花耿寒食,始觉在他州。

自闻鼙鼓聒,不恨岁月流。

乱代有今夕,兹园况堪游。

云移树阴失,风定川华收。

曳杖新城下,日暮禽语幽。

群行意易分,独赏兴难周。

永啸以自畅,片月生城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