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游百花亭

晴气已复浊,虚馆可淹留。

微花耿寒食,始觉在他州。

自闻鼙鼓聒,不恨岁月流。

乱代有今夕,兹园况堪游。

云移树阴失,风定川华收。

曳杖新城下,日暮禽语幽。

群行意易分,独赏兴难周。

永啸以自畅,片月生城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阳光已经恢复了浑浊,空荡的馆舍可以长久停留。
微小的花朵在寒食节时依然明亮,我才意识到自己身处他乡。
自从听到战鼓声嘈杂,我不再遗憾时光流逝。
乱世之中仍有此刻,这个花园尤其适合游览。
云彩移动,树荫消失,风静下来,河面的波光也收敛了。
我在新城下漫步,傍晚时分鸟儿的鸣叫更显幽深。
与众人同行容易分散心思,独自欣赏美景却难以尽兴。
我长啸以抒发内心,抬头看见城头上升起的一轮明月。

注释

晴气:明亮的阳光。
浊:浑浊。
虚馆:空荡的馆舍。
微花:细微的花朵。
耿:明亮。
他州:他乡。
鼙鼓:战鼓。
聒:嘈杂。
岁月流:时光流逝。
乱代:乱世。
兹园:这个花园。
堪游:适合游览。
云移:云彩移动。
树阴失:树荫消失。
川华收:河面波光收敛。
曳杖:拄杖漫步。
新城下:新城边。
日暮:傍晚。
群行:与众人同行。
独赏:独自欣赏。
兴难周:难以尽兴。
永啸:长啸。
自畅:自我舒畅。
片月:一轮明月。

鉴赏

这首宋诗《寒食日游百花亭》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描绘了他在寒食节这天游览百花亭时的感受。诗中,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喜爱,尽管空气中有些许浑浊,但百花亭仍是一个可以停留欣赏的好去处。他注意到微小的花朵在寒食节显得格外清新,让他意识到自己身处异乡。

接着,诗人提到听到战鼓声,虽然内心有所震动,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岁月流逝的遗憾。在乱世之中,能有这样宁静的一刻,花园的景色更是值得游玩。随着云彩移动,树荫忽隐忽现,风吹过,水面的波光也渐渐平静下来。他在新城下游荡,感受到傍晚时分鸟儿的低语,显得尤为幽静。

诗人独自欣赏美景,发现与朋友相伴的热闹相比,独自品味的乐趣更为深沉。他选择放声长啸,让自己的心情得到舒展,抬头看见一轮明月升起在城头,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游东岩

散策东岩路,梦中曾记经。

斜晖射残雪,岩谷遍晶荧。

鸦鸣山寂寂,意迥川冥冥。

乘兴欲穷讨,会心还少停。

新晴远村白,薄暮群峰青。

危途通仙境,胜日行画屏。

岂独净一念,将期朝百灵。

不同南涧咏,悲慨满中扃。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游玉仙观以春风吹倒人为韵得吹字

清游天不借,破帽沙疾吹。

下马榱桷鸣,未恨十里陂。

风馀檐铎语,坐定炉烟迟。

新春碧瓦丽,古意乔木奇。

黄冠见客喜,此士定不羁。

但愧城中尘,浼子青松枝。

人间争夺丑,我亦寄枯棋。

输赢共一笑,马影催归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三)

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二)

高人买山隐,百万犹恨少。

客儿最省事,有屐一生了。

东庄良不遥,十里望缥缈。

萦纡并麦垄,翠浪四山绕。

先生滞鹿车,去程通凤沼。

暂来山泉上,思与飞云杳。

云北接云南,一径绝纷扰。

竹林怀风雨,目断极窈窈。

从来无世尘,相对真不挠。

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

先生嘱支郎,勿使斤斧夭。

终当乞一杖,险路扶吾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