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虞美人(其一)咏牡丹》。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以精致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之美,并通过牡丹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首句“空明一朵扬州白”直接点出了牡丹的洁白无暇,使用“空明”二字来形容其清丽脱俗。紧接着,“红紫无色”则在强调这种白色之中没有其他杂色的干扰,使得牡丹的纯洁更加突出。
“是谁唤作水晶球”一句,诗人以问询的口吻,表达了对这朵花如此美丽的惊讶,似乎它是由某位神仙亲手制作出来的精致工艺品。这里,“水晶球”形象生动地传达出牡丹瓣如同透明玻璃般细腻。
“惹起高烧银烛、上元愁”一句,通过牡丹唤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哀愁。“高烧银烛”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香烛,这里用来比喻过去那些如同节日里点燃的银烛一样美好而又短暂的情感。而“上元”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即春节后的第十五天,人们会放灯庆祝。诗人通过牡丹之美,联想到了往年此时与爱人共度佳节的温馨情景,但现如今只能是愁绪满心。
“去年一捧飞来雪”则将去年的牡丹比作飞落的雪花,这种比较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紧接着,“不似渠千叶”表明诗人对现在眼前这朵牡丹的美感受更深,虽然它不如去年那般繁盛,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纯洁无暇,如同雪花一般。
“狂风一蹴过秋千”描绘了一幅动态画面,狂风吹过,牡丹被激起,好似秋千随着风飘扬。这里,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最后,“憔悴玉人和泪、望婵娟”则是诗人在感叹之余,不禁流下同情的泪水。他将自己比作“玉人”,通过这种神话色彩的表达,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情怀。在这里,“望婵娟”意味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能够再次见到那样的美丽景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牡丹之美,更通过牡丹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展示了一种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和对现实美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