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宗原

东门送客道,春色如死灰。

一客失意行,十客颜色低。

住者既无家,去者又非归。

穷愁一成疾,百药不可治。

子贤我且愚,命分不合齐。

谁开蹇踬门,日日同游栖。

子行何所之,切切食与衣。

谁能买仁义,令子无寒饥。

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

士人甚商贾,终日须东西。

鸿雁春北去,秋风复南飞。

勉君向前路,无失相见期。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东门为客人送行,春天的气息如同死灰般黯淡。
一个失意的客人离去,其他客人都显得神情沮丧。
留下的没有家可归,离开的也不是归途。
困苦和忧愁积累成病,再好的药也无法治愈。
你聪明而我愚钝,我们的命运并不相同。
谁来打开这艰难困苦的大门,让我们每日相伴共度。
你要去哪里呢?心中挂念的是食物和衣物。
谁能买到仁爱与义理,让你免于寒冷饥饿。
田野上不再生长草木,四处都是人生的道路歧途。
读书人就像商人一样忙碌,整日奔波东西。
鸿雁春天向北飞,秋天又返回南方。
我劝你前行的路上,不要忘记我们重逢的约定。

注释

死灰:形容极度衰败、毫无生气。
失意:心情沮丧,不得志。
颜色低:脸色苍白,形容情绪低落。
穷愁:贫穷和忧虑。
命分:命运的安排。
蹇踬:困厄,挫折。
切切:深切,忧虑的样子。
仁义:仁爱与正义。
野田:野外的田地。
士人:读书人,知识分子。
鸿雁:候鸟,常用来象征信使或思乡之情。
相见期:相约的见面时间。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送别之情,东门春色如死灰,透露出一种萧索与凄凉。客人一去神色低落,宛如失意,十人中亦有颜色不鲜。居者无家可归,行者又非故土,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心生感慨。

诗中的“穷愁”二字,更是点出了内心的忧虑与痛苦,如同疾病缠身,无药可医。此处诗人自称子贤而我愚,命运多舛,难以齐合,显得无奈又无力。

“谁开蹇踬门”一句,似是在探寻解脱之道,而“日日同游栖”,则是对共同生活的眷恋。子行何所,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食与衣之问,更显出对远去者的牵挂。

“谁能买仁义”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世态的无奈,以及对仁义难以企及的感慨。而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则是对现实环境的深刻描绘,士人们终日忙于商贾,东奔西走。

鸿雁春北去,秋风复南飞,勉励之情溢于言表。勉君向前路,无失相见期,是诗人对远行者的最后叮咛,希望彼此能够珍惜难得的缘分。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友情、世态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送李馀及第归蜀

蜀山高岧峣,蜀客无平才。

日饮锦江水,文章盈其怀。

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手持冬集书,还家献庭闱。

人生此为荣,得如君者稀。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与子久相从,今朝忽乖离。

风飘海中船,会合难自期。

长安米价高,伊我常渴饥。

临岐歌送子,无声但陈词。

义交外不亲,利交内相违。

勉子慎其道,急若食与衣。

苦爇道路赤,行人念前驰。

一杯不可轻,远别方自兹。

形式: 古风

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

慈恩塔上名,昨日败垂成。

赁舍应无直,居山岂钓声。

半年犹小隐,数日得闲行。

映竹窥猿剧,寻云探鹤情。

爱花高酒户,煮药污茶铛。

莫便多时住,烟霄路在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敬法师归福州

结得随缘伴,蝉鸣方出关。

新经译旧寺,故国与谁还。

斋为无钟早,心因罢讲闲。

东南数千里,何处不逢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恶神行雨

凶神扇?恶神行,汹涌挨排白雾生。

风击水凹波扑凸,雨漴山口地嵌坑。

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划揁。

哮吼忽雷声揭石,满天啾唧闹轰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