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农三首(其二)

因见他乡黍稷收,令人乡思转悠悠。

新篘白酒鸡豚社,旋摘丝莼鲈雁洲。

好处光阴长是客,老来情绪更逢秋。

尧夫六十三休致,前辈风流可继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看到异乡的庄稼即将丰收,勾起了我无尽的思乡之情。
新酿的白酒和丰盛的鸡肉猪肉祭社神,新鲜的莼菜和鲈鱼在雁群栖息的洲渚上采摘。
美好的时光总是像过客般匆匆,年老时的心情更加感伤,又逢秋季。
尧夫六十三岁就退休了,前辈们的风雅能否被后人继承呢?

注释

他乡:异乡。
乡思:思乡之情。
新篘:新酿。
白酒:清酒。
鸡豚:鸡肉猪肉。
丝莼:莼菜。
鲈雁洲:雁群栖息的洲渚。
好处光阴:美好的时光。
客:过客。
情绪:心情。
秋:秋季。
休致:退休。
前辈风流:前辈们的风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和农业劳动的热爱与赞美。开篇“因见他乡黍稷收,令人乡思转悠悠”表达了诗人看到远方乡村的黍稷收成场景,而引发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无限留恋与沉思。接着“新篘白酒鸡豚社,旋摘丝莼鲈雁洲”则展示了一幅丰收后的欢乐画面:新酿的白酒、肥美的鸡和猪,以及河岸边采摘莲藕的情景,都透露出一种丰足与宁静。

第三句“好处光阴长是客,老来情绪更逢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光阴变化的观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着年华增长,对季节更为敏感的情怀。尤其是在秋天,这种情感似乎更加深刻。

最后“尧夫六十三休致,前辈风流可继不”则是诗人提及古代圣君尧的高寿和自己六十三岁时选择退隐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前辈文化传统的尊崇与自觉承担传承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对农事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历史和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劭农三首(其一)

朝廷差下劝农官,同向郊原点检看。

场圃事兴杷扒穴,田畴功毕桔槔残。

上租郎主丘丘定,输米官司粒粒乾。

虽是太平今有象,愿陈七月述艰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其二)

老守忧民若己伤,三回奉诏劝耕桑。

周家绵远农开国,汉室兴隆谷腐仓。

麦缘少地锄山种,水怕多流累石防。

田里熙熙知乐土,更祈四表共平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其一)

小队旌旗上翠岩,松风十里锁禅关。

水深水浅高低涧,春淡春浓远近山。

乡思猛随苍鸟去,客心暂与白云闲。

天公已是多情杀,特把淋头雨放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呈萧山知县

八年两唤浙江船,吴越青山相对妍。

长愧主恩难报答,不知人事几推迁。

香浮菊桂秋将暮,景迫桑榆岁可怜。

荒县今宵孤馆梦,四千里外楚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