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其一)

小队旌旗上翠岩,松风十里锁禅关。

水深水浅高低涧,春淡春浓远近山。

乡思猛随苍鸟去,客心暂与白云闲。

天公已是多情杀,特把淋头雨放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小队旗帜飘扬在青翠的岩石上,松林间的风穿越十里的山路,守护着禅寺的门户。
水流或深或浅,山谷间高低起伏,春天的景色或淡或浓,远近的山峦各不相同。
思乡之情突然随着苍老的飞鸟远去,旅人的心暂时与悠闲的白云相伴。
老天爷似乎也多情起来,却吝啬地只下起了蒙蒙细雨。

注释

小队:指队伍。
旌旗:旗帜。
翠岩:青翠的岩石。
松风:松树的风。
禅关:佛教寺庙。
水深水浅:水流的深浅。
高低涧:山谷的高低。
春淡春浓:春天的淡雅和浓郁。
远近山:远处和近处的山。
乡思:思乡之情。
苍鸟:苍老的飞鸟。
白云闲:悠闲的白云。
天公:老天爷。
多情杀:多情的样子。
淋头雨:倾盆大雨。
放悭:吝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以小队旌旗与翠岩为开篇,通过松风十里锁禅关,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水深水浅高低涧”和“春淡春浓远近山”两句,以水和春季山色的变化,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乡思猛随苍鸟去”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而“客心暂与白云闲”则显露出一丝游子对于天空中飘逸白云的向往和宁静。

最后两句,“天公已是多情杀,特把淋头雨放悭”,诗人以天公赐予大地恩泽的形象,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界深厚感情的一种抒发。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且不失深远,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操。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呈萧山知县

八年两唤浙江船,吴越青山相对妍。

长愧主恩难报答,不知人事几推迁。

香浮菊桂秋将暮,景迫桑榆岁可怜。

荒县今宵孤馆梦,四千里外楚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宋山扫墓书所见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泛湖次韵

尘里光阴梦里残,西湖莫厌白时看。

落花飞絮将春去,断雨零云入暮寒。

白发催人愁远道,青山笑我恋微官。

浮生要足何缘足,枝上鹪鹩尽自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走马灯赓张枢副韵

半勺兰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

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鎗转战轻。

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

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宵策美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