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一)三生像

胜域将垂迹,先闻钟梵声。

术陀犹未降,宣老已三生。

山接天门险,岩开月殿明。

善财何处去,楼阁自峥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明山宝相寺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首句“胜域将垂迹,先闻钟梵声”以“胜域”形容宝相寺所在之地的非凡,暗示此处是修行者心灵归宿的圣地。钟梵声在远处响起,预示着僧侣们晨钟暮鼓的生活,以及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术陀犹未降,宣老已三生”两句,运用佛教中的术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术陀和宣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与人物,他们的故事虽未完全展开,但已为后人留下深刻印象,仿佛他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轮回了三次生命,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因果循环、灵魂转世的哲学思想。

“山接天门险,岩开月殿明”描绘了宝相寺周围自然环境的雄伟与神秘。山峰直插云霄,险峻无比,而岩石间则透出月光,使得寺庙显得更加庄严明亮。这样的景致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寓意着佛法的深邃与光明。

最后一句“善财何处去,楼阁自峥嵘”引出了对宝相寺内建筑的赞叹。善财童子是《华严经》中的重要角色,象征着寻求智慧与解脱的旅者。这里以善财童子的行踪作为引子,赞美宝相寺内的楼阁高耸入云,既体现了建筑的宏伟壮观,也暗含了对佛法传播与修行者追求精神境界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南明山宝相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人们心灵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8)

释显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二)三层阁

像身高百尺,阁道耸三层。

欲得亲瞻向,还须最上登。

烟霞封宝墄,星斗挂觚棱。

已自甘香火,人閒去不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三)隐岳岩

融结自何时,曾为几陵谷。

不见昔贤踪,空遗此岩腹。

一径斸烟蓁,千里老云木。

寻常人到稀,虎豹暗栖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四)石城山

溪尽见石城,寺在石城里。

崖缺露遥村,门开对寒水。

况非雉堞成,无以金汤比。

梵众此安栖,俗驾来有几。

形式: 五言律诗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五)白云庄

堪爱仙庄近翠岑,杖藜时得去游寻。

牛羊数点烟云远,鸡犬一声桑柘深。

高下闲田如布局,东西流水若鸣琴。

更听野老谈农事,忘却人间万种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