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汉台寄呈蒋帅待制

鹿入望夷秦欲灭,真剑先流白蛇血。

尉佗椎髻尔何为,漫占海隅蛟蜃穴。

祝融之符天下归,岂假陆生三寸舌。

千金装橐未为多,更上高台拜尧阙。

至今人说朝汉台,不知此地藏蒿莱。

使君好事一登赏,譬若古镜初磨开。

香炉烟生石门晓,三山翠拥浮丘来。

风松自作笙箫响,暮霞却捲旌旗回。

长空无碍鸟无迹,人事宁须问今昔。

琼浆且泛琉璃船,满眼夕阳留不得。

登台何似登金门,烂吐文章侍君侧。

愿公归作老姚崇,莫学江东穷李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朝汉台为背景,通过历史典故与想象构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首句“鹿入望夷秦欲灭,真剑先流白蛇血”引用了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象征着英雄崛起,预示着政权更迭。接着“尉佗椎髻尔何为,漫占海隅蛟蜃穴”则提到南越王赵佗,以他的形象反衬出主角的不同追求,暗示着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冲突。

“祝融之符天下归,岂假陆生三寸舌”赞美了统一与和平的力量,不需过多言语就能凝聚人心。随后“千金装橐未为多,更上高台拜尧阙”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的推崇,强调了精神财富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至今人说朝汉台,不知此地藏蒿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警惕那些被遗忘的教训。

“使君好事一登赏,譬若古镜初磨开”表达了对蒋帅待制的赞赏,比喻他如同新磨的古镜,能洞察世事。接下来的自然景观描写“香炉烟生石门晓,三山翠拥浮丘来。风松自作笙箫响,暮霞却捲旌旗回”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追求。

最后,“长空无碍鸟无迹,人事宁须问今昔。琼浆且泛琉璃船,满眼夕阳留不得。登台何似登金门,烂吐文章侍君侧。愿公归作老姚崇,莫学江东穷李白”表达了对蒋帅待制的期望,希望他能像老姚崇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避免李白式的孤独与穷困。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穿梭,既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白玉笙

白玉笙,咸通十三年琢成。

琢成匠人十指秃,进奉明堂声妙曲。

当时应赐恩泽家,流传至煜煜好奢。

高堂日日听吹笙,不知国内非和平。

仁兵万众一旦至,国破苍黄笙堕地。

虽然讹缺未苦多,却落人间为宝器。

管长纤纤剥笋束,况值吴姬指如玉。

不见排星换掩时,自然天韵来相续。

昔时祸乱曲,今日太平歌。

兴亡不系白玉笙,但看君王政若何。

形式: 古风

金熨斗

金熨斗,酌醇酒。

熨开万斛之愁肠,赠尔千年之眉寿。

酣酣笑脸坐生春,安用逢人嗟白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翠碧杯

翠碧杯,满酌正是桃花开。

一年三百六十日,几人待得春归来。

春归来,不饮酒,翠碧之杯尔何有。

形式: 古风

魏王台

金城东,百尺高台临远空。

长江浩荡剑门险,欲平吴蜀难为功。

谁倾黄金建佛庙,击鼓撞钟夜还晓。

香厨供办老僧閒,玉栏花谢游人少。

我来独立想英雄,战舰连云气概中。

犹有斯台存旧址,可怜铜雀起悲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