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
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女舞蹈的优美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形容词语,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舞势随风散复收”一句中,“舞势”指的是舞者的姿态和动作,随着风轻盈盈地展开,又在不知不觉间收拢,这种自然流畅的舞蹈,如同大自然的风景一般,不经意间就能感染人心。这里的“散复收”四字,形象地描绘出舞者随性而动,却又不失优雅之态。
接下来的“歌声似磬韵还幽”则更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氛围。“歌声”与“磬韵”相比较,不仅强调了歌声的清脆悦耳,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响在空灵世界中的感觉。这里的“还幽”二字,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深远感,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遥不可及的仙音。
第三句“千回赴节填词处”,诗人通过“千回”的反复强调了舞者对音乐节奏的精准把握和对舞蹈艺术的无限热爱。"赴节"指的是跟随着乐曲的节拍进行舞蹈,而"填词处"则可能是指在特定的韵律模式中创作诗歌,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
最后,“娇眼如波入鬓流”一句,用“娇眼”的形容词来描绘舞者眼睛里的柔和神采,“如波”则将这种神采比喻为水波,既传达了动态之美,又增加了一份柔情似水的感觉。"入鬓流"则是说这股柔波似乎要从她的鬓角流淌而下,这里既有视觉上的享受,也有对舞者之美的无限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仙女舞蹈和歌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神仙生活的向往。这种艺术形式和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心中往往与追求高洁、美好相联系,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逃离尘世烦嚣的一种方式。
不详
偶游洞府到芝田,星月茫茫欲曙天。
虽则似离尘世了,不知何处偶真仙。
所愿暂知居者乐,无使时称主者劳。
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鹖䭔锣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去时盟约与心违,秋日离家春不归。
应是维扬风景好,恣情欢笑到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