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到南山村家

冲雨入穷山,山民犹闭关。

橘垂茅屋畔,梅映竹篱间。

奇石依林立,清泉绕舍湾。

吾思隐兹地,凝立未知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冒雨进入深山,山里居民依旧紧闭门户。
橘树在茅屋旁低垂,梅花在竹篱边绽放。
奇特的石头倚靠在树林中,清澈的泉水环绕着房屋弯曲流淌。
我渴望在此地隐居,长久站立不知何时返回。

注释

冲雨:冒着雨。
穷山:深山。
犹:仍然。
闭关:紧闭门户。
橘垂:橘树低垂。
茅屋畔:茅屋旁边。
梅映:梅花映照。
奇石:奇特的石头。
依林立:倚靠在树林中。
清泉:清澈的泉水。
绕舍湾:环绕房屋弯曲。
吾思:我思考。
隐兹地:在此地隐居。
凝立:长久站立。
未知还:不知何时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冒雨探访南山村的场景。首句“冲雨入穷山”展现了诗人不畏艰辛,独自踏入深山的情境,表现出其坚韧和探索的精神。接着,“山民犹闭关”暗示了山村的偏远与宁静,山民们似乎与世隔绝,生活自给自足。

“橘垂茅屋畔,梅映竹篱间”两句,通过描绘橘树在茅屋旁低垂,梅花在竹篱边点缀,展现出山村的田园风光,富有诗意和季节感。这里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富有生活气息。

“奇石依林立,清泉绕舍湾”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观,奇石挺立,清泉潺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似乎被这美景深深吸引,产生了隐居于此的愿望。

最后两句“吾思隐兹地,凝立未知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眼前景象的留连忘返,也流露出他对尘世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南山村的宁静与美丽,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0)

徐文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因放翁以剑南诗稿为赠咏叹之馀赋短歌以谢

半生诵公流传诗,每恨收拾多所遗。

岂知二千五百二十有四首,一旦俱为吾得之。

长松驾壑风烟老,春花嫣然动碧草。

祇今忠愤欲白头,四海但推言语好。

有文如此何所忧,世间万事元悠悠。

君不见李杜千载名不休,岂不胜彼公与侯。

形式: 古风

庐陵刘氏以仲立于枕上和余韵夜半得诗句敲门唤余余摄衣而起相对语于野航桥上殊为胜绝因再用韵

夜半诗坛喜解围,楚天云淡玉绳低。

撞钟自得兴不浅,泣鬼初成人未知。

踏月过桥惊鹤睡,犯霜对语伴乌啼。

萧条此意欣重见,绝胜围红醉玉卮。

形式: 七言律诗

秋后二首(其二)

剧暑不易摧,屡雨方肯低。

晓行残月里,秋意乃忽凄。

习习风搅树,曳曳云出溪。

伴我尘外躅,更有白鹭儿。

节往四叙改,人老百虑非。

策世竟莫售,勤身复奚为。

徘徊发咏叹,苍茫度荒陂。

且归煮香粳,解此腹中饥。

形式: 古风

秋后二首(其一)

种豆山园中,土瘠豆不实。

捃收能几何,倚杖三叹息。

况此山下田,旱久苗叶赤。

无豆尚犹可,无禾孰供食。

已孤丰稔望,徒费耘耕力。

官吏更索租,真尔从何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