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二首(其一)

种豆山园中,土瘠豆不实。

捃收能几何,倚杖三叹息。

况此山下田,旱久苗叶赤。

无豆尚犹可,无禾孰供食。

已孤丰稔望,徒费耘耕力。

官吏更索租,真尔从何出。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山间的田园种豆,土壤贫瘠豆子结得少。
收获又能有多少,我拄杖而叹,心中忧虑。
更何况这山下的田地,久旱作物叶子都变红了。
没有豆子尚且可以,没了稻谷谁来供给粮食。
已经失去了丰收的希望,白白耗费了耕耘的力气。
官员还要索要租税,这钱究竟从何而来呢。

注释

豆:豆子。
瘠:贫瘠。
实:结实。
捃:拾取。
几何:多少。
杖:拐杖。
旱:干旱。
苗叶赤:作物叶子发红。
尚:尚且。
孰:谁。
供食:供给食物。
丰稔:丰收。
望:期望。
徒:白白。
索租:索要租税。
真尔:真的。
从何出:从哪里来。

鉴赏

这首宋诗《秋后二首(其一)》是徐文卿所作,描绘了诗人秋后在山园中种植豆类的辛劳与无奈。诗中首先写到土壤贫瘠导致豆子无法结实时,诗人不禁发出叹息,表达了对收成渺茫的忧虑。接着,他观察到山下的田地因长期干旱,庄稼叶子都变红了,暗示了严重的饥荒之象。诗人感慨,即使没有豆子,至少还有稻谷可以期待,但现在连稻谷也难以保全,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丰收的希望破灭,农夫们的耕耘努力似乎白费。最后,官吏还要索要租税,诗人质问这样的困境,租税从何而来,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10)

徐文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洞岩

跨马绝风烟,夜与云俱宿。

弹琴向窗间,微月挂森木。

晓行岩上路,一溪缘净绿。

路穷入其中,溪流贯山腹。

岩开类天设,石乱疑鬼伏。

水从何自来,乃尔莹心目。

岩前野僧居,种桃满空谷。

惜已过芳时,不见花芬馥。

平生青霞志,耻受红尘辱。

老我茅三间,兹山疑可卜。

形式: 古风

感兴

百谷所成就,乃在摇落时。

天欲金玉汝,乃有寒与饥。

寒饥天所赐,勿遽令心悲。

草玄寂寞滨,可与古人归。

形式: 古风

才倾一盏碧澄澄,自是山妻手法成。

不遣水多防味薄,要令曲少得香清。

凉从荷叶风边起,煖向梅花月里生。

世味总无如此味,深知此味即渊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含笑花

瓜香浓欲烂,莲莟碧初匀。

含笑知何处,低头似愧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