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郊诗

我读东野诗,因知东野心。

穷愁不出门,戚戚较古今。

肠饥复号寒,冻折西床琴。

寒苦吟亦苦,天光为沈阴。

退之乃诗豪,法度严已森。

雄健日千里,光铓长万寻。

乃独喜东野,譬犹冠待簪。

韩豪如春风,百卉开芳林。

郊穷如秋露,候虫寒自吟。

韩如锵金石,中作韶濩音。

郊如击土鼓,淡薄意亦深。

学韩如可乐,学郊愁日侵。

因歌遂成谣,聊以为诗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对孟郊诗歌的品鉴。李纲通过对比韩愈与孟郊的诗风,表达了他对孟郊作品的独特见解。

李纲首先提到自己阅读了孟郊的诗,由此深入理解了孟郊的心境。他描绘了孟郊在穷困和忧愁中,无法出门,内心充满悲戚,生活艰难,甚至影响到他的创作状态。这种描述体现了孟郊诗作中的真实情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接着,李纲将孟郊与韩愈进行比较,指出韩愈的诗风如同春风,能够激发百花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而孟郊的诗则像秋露,虽寒冷却能引发候虫的哀鸣,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这表明孟郊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和深刻。

李纲进一步分析了韩愈和孟郊诗风的不同特点。他认为韩愈的诗如同金石之声,既有力量又富有韵律美;而孟郊的诗则像是敲击土鼓,虽然形式简单,但情感深厚。这说明孟郊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的是内在情感的真实流露,而非华丽的形式。

最后,李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学习韩愈的诗风可能会感到快乐,但如果学习孟郊的诗,则可能会感到日复一日的忧愁。这反映了李纲对孟郊诗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孟郊诗歌的品鉴,展现了李纲对古代文学的深刻洞察力和独到见解,同时也传达了他对诗歌艺术本质的思考。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足成梦中

本来佛法无多子,正觉菩提弹指超。

谁信曹溪一滴水,流归法海作全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纸笔墨尽戏成

我生飘泊苦西东,四子相逐半世中。

越楮如云随散灭,绛玄终日困磨砻。

秃怜毛颖频遭斥,静爱陶泓解困穷。

一笑寓轩无所有,本来文字相皆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梅雨

小麦青青梅正黄,连山雾雨湿溪乡。

轻丝袅袅摇空界,重滴涓涓响暮廊。

结集郁蒸来海峤,驱排愁恨到禅房。

寓轩居士心如铁,默坐惟闻茉莉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初见荷花

雨过芙蕖满曲塘,端疑翠盖拥新妆。

风翻圆碧田田叶,露浥深红苒苒香。

根出淤泥成妙净,气侵虚阁愈清凉。

开花不待秋风起,景物依然类浙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