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十首(其八)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

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

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春天并非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春天,秋天也并非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秋天。
哪里会去想那百草的凋零,只是担忧那满头的白霜。
头发变白是自古以来共有的现象,为何要因此坐着烦恼不已。
在这茫茫的百年时光里,我们身处其间,确实未曾停歇。

注释

春:春季,一年四季之一,这里象征生命的繁荣期。
秋:秋季,一年四季之一,象征生命的衰退期。
岂念:岂会去思念,表示不关心或不在意。
百草死:形容万物凋零,比喻人生的暮年或困难时期。
但念:只关心,只考虑。
霜满头:比喻年老,头发像被霜覆盖,指年岁已高。
头白:头发变白,指年老。
古所同: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表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茫茫:时间久远且没有边际的样子,形容人生的漫长。
百年内:指人的一生,因传统上常用百年来象征人的一生。
处身:置身于,生活于。
良未休:确实未曾停止,强调人生的持续和忙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解秋十首》中的第八首,通过对春天和秋天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 这两句表明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感伤,特别是自己年华老去,更感到时间的压力。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 这两句强调了人类共有的命运——老龄,这本是自古皆然的事情。然而诗人却仍旧陷入忧虑之中,这反映出了个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最后,“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表示了诗人对未来迷茫以及个人的生命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感受。同时,“未休”也暗示了一种对于个人生涯的不满足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季节更迭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个人的无常以及时间流逝不可挽回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解秋十首(其九)

西风冷衾簟,展转布华茵。

来者承玉体,去者流芳尘。

适意丑为好,及时疏亦亲。

衰周仲尼出,无乃为妖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解秋十首(其十)

漠漠江面烧,微微枫树烟。

今日复今夕,秋怀方浩然。

况我头上发,衰白不待年。

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詶别致用

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

神哉心相见,无眹安得离。

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氂。

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

研几未淳熟,与世忽参差。

意气一为累,猜仍良已随。

昨来窜荆蛮,分与平生隳。

那言返为遇,获见心所奇。

一见肺肝尽,坦然无滞疑。

感念交契定,泪流如断縻。

此交定生死,非为论盛衰。

此契宗会极,非为同路岐。

君今虎在柙,我亦鹰就羁。

驯养保性命,安能奋殊姿。

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

相看各年少,未敢深自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遣兴十首(其一)

始见梨花房,坐对梨花白。

行看梨叶青,已复梨叶赤。

严霜九月半,危蒂几时客。

况有高高原,秋风四来迫。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