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金陵(其一)》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六朝君莫问,千古并生愁”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长河中,流露出对过往繁华与沧桑变迁的感慨。接下来的“宫似咸阳创,江胜雒水流”,以对比的手法,将金陵的宫殿与咸阳相提并论,同时以长江之胜过洛水,描绘出金陵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历史地位。
“鹓鸾何日散,芦苇飒然秋”两句,借鹓鸾这一象征高洁的鸟儿,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无奈与感慨,而芦苇在秋风中的飒然,则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暗喻着人生的短暂与易逝。最后,“独有秦淮月,时时照客舟”,以秦淮河畔的明月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暗示了在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如同漂泊的客舟,被时间的洪流所裹挟,难以自主。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