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南歌子.夜坐咏怀

暗牖窥饥鼠,空阶咽断蛩。西风一夕卷梧桐。

惊觉秋衾残梦画堂东。心事三生石,年华一杵钟。

坐来明月正中峰。照澈蒲团香炉泪痕浓。

形式:

鉴赏

这首《双调南歌子·夜坐咏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叶恭绰所作,描绘了一幅深夜静坐、思绪万千的画面。

首句“暗牖窥饥鼠”,以“暗牖”(暗淡的窗户)和“饥鼠”(饥饿的老鼠)为切入点,营造出夜晚寂静、略带荒凉的氛围,老鼠在昏暗中寻找食物的场景,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

接着,“空阶咽断蛩”一句,通过“空阶”(空旷的台阶)和“断蛩”(断续的蟋蟀叫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蟋蟀的叫声在空旷的台阶上回荡,显得格外凄凉。

“西风一夕卷梧桐”描绘了西风一夜之间将梧桐树的叶子卷走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惊觉秋衾残梦画堂东”则表达了主人公从梦境中被惊醒,意识到自己身处秋天的环境中,画堂(华丽的厅堂)的东边,暗示着主人公可能身处一个较为豪华但又略显落寞的生活环境。

“心事三生石,年华一杵钟”两句,运用了“三生石”和“一杵钟”的典故,分别象征着宿命与时间的流逝。“三生石”源自佛教传说,指记录众生前世今生因果的石头;“一杵钟”则比喻时间的流逝如同敲击钟声,一杵一杵地过去。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生命、命运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最后,“坐来明月正中峰。照澈蒲团香炉泪痕浓。”描绘了主人公在明亮的月光下静坐,月光照亮了蒲团和香炉,甚至映出了泪水的痕迹。这一场景既宁静又充满情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过往的回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命运与自我反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秋感

病骨支秋,微吟向晚,诗心暗落斜晖。

一发江南,有人寻梦依稀。

流连晓风残月,怕归来、霜雪沾衣。

重回首,只青芜欲断,烟柳成围。

萧寂板桥流水,渐冷枫千树,红上渔矶。

点笔秋光,画图风景应非。

栖乌夜寒自唤,绕乔林、只怎孤飞。

惆怅处,听庭花新唱,远韵依微。

形式: 押[微]韵

百字令.送友人泛海

成连海上,怪知音风雨,移情如许。

我自乘空伤坠翼,经世杳如烟雾。

东海珊瑚,南都石黛,倦写看花句。

为君起舞,湖山恨入尊俎。

已矣青眼狂吟,天门轶荡,芳讯空相许。

十载灵修奇服愿,寂寞高邱何处。

土积危岑,绳牵大树,微尚惊虚负。

扁舟往矣,丈夫奚事叨絮。

形式:

兰陵王.题张红薇女士百花卷

慢春惜。一片花飞褪碧。

金壶里、依约返生,照海千红闹裙屐。风流溯往日。

谁识鸥波妙墨。

瑶台路,撩乱众芳,春燕秋鸿苦相忆。空中本无色。

甚海印生光,弹指成实。云泥朝市浑如客。

任丈室轻散,梵天微笑,华鬘回首几过翼。

好常住常寂。香国。梦曾觅。奈蕙炷霜清,萝怅尘积。

吟风泣露都无力。剩炫画桃李,弄晴葵麦。

青芜如锦,顾恨英,粉泪渍。

形式:

蕙兰芳引.鹤汀丈追和况夔老昔赠畹华此调,词意甚美,辄同作一篇

鸾吹海山,忍重问、旧京坊曲。

奈月馆清商,偏引怨歌当哭。

露华吊影,镇照眼、夕霜凋绿。

似芰荷薜荔,半阕骚吟重续。

散雪重题,轻尘凝望,恨迸箫竹。

甚天杪灵风,寒揉断弦碎玉。湘云迢递,伫愁几斛。

探翠微,争慰冷香零独。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