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
祇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存的忧虑。诗中的“百年风雨草苔昏”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毁坏的情景,而“尚有当年墨法存”则表明尽管如此,但某些东西还保留着往日的痕迹。这里的“墨法”可能指的是书法或文学作品,意味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人担忧的是这些珍贵的遗产最终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同“祇恐终随峄碑尽”,即便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也可能被岁月磨灭。
最后两句“西风吹烧满秋原”则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万物凋零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沉郁氛围。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以及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浮云吹尽数秋毫,爚爚金波满满醪。
千里得君诗挑战,夜坛谁敢将风骚。
乌石冈边缭绕山,柴荆细路水云间。
吹花嚼蕊长来往,祗有春风似我闲。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塘渺渺绿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携。
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