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来临别索题存耕旧隐图

忆昔百丈岩前游,泊船去登湖上楼。

天清野旷一凝望,锦屏森列当前头。

中见苍厓拔地起,绝怜嘉木连云稠。

䆗窱回溪出僧宇,参差危壑生悬流。

人言此地倘归隐,布衣便欲轻公侯。

茆屋春深薜荔长,石栏路绕丛篁幽。

长镵茯苓静可斸,空林柿叶寒仍收。

回头世事忽如猬,廿年误向红尘里。

不知何日继追寻,每忆此山劳梦寐。

应君示我新画图,开卷中堂起烟雾。

摩挲浓墨思旧经,却似登楼看山处。

君谓松根即故庐,一榻左右俱图书。

沙田水足牛力壮,归耕试论今何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百丈岩的回忆,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厌倦。

首句“忆昔百丈岩前游”,诗人以回忆的方式拉开序幕,将读者带入一段遥远而美好的时光。接着,“泊船去登湖上楼”描绘了诗人乘船前往游览的情景,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段自然之旅。

“天清野旷一凝望,锦屏森列当前头”两句,诗人以“凝望”表达对眼前美景的专注与赞叹,将群山比作“锦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峦的壮美与层次感。

“中见苍厓拔地起,绝怜嘉木连云稠”进一步描绘了山岩的挺拔与树木的茂密,营造了一种既雄伟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䆗窱回溪出僧宇,参差危壑生悬流”则通过溪流和僧宇的描绘,展现了山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归隐的可能。

“人言此地倘归隐,布衣便欲轻公侯”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这里可以远离世俗的纷扰,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茆屋春深薜荔长,石栏路绕丛篁幽”描绘了归隐居所的环境,强调了自然与居住空间的和谐统一。

“长镵茯苓静可斬,空林柿叶寒仍收”通过描述日常活动,如采药、收集落叶,进一步展现了归隐生活的真实与宁静。

“回头世事忽如猬,廿年误向红尘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意识到自己在世俗中迷失了太久。

“不知何日继追寻,每忆此山劳梦寐”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对这段经历的深刻记忆。

“应君示我新画图,开卷中堂起烟雾”描述了朋友赠予的画作,让诗人仿佛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之中。

“摩挲浓墨思旧经,却似登楼看山处”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感慨,如同重新站在山巅,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君谓松根即故庐,一榻左右俱图书”描绘了理想中的归隐生活,充满了知识与宁静。

“沙田水足牛力壮,归耕试论今何如”最后,诗人设想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32)

戴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竹坡

旁邻异花多绕屋,慢紫妖红眩人目。

如渑美酒花下倾,歌舞朝朝看不足。

君家美竹缘坡生,萧森却似筼筜谷。

骚人墨客争款门,好事日题诗一束。

山阴高致世讵知,旁邻举手休揶揄。

颠风恶雨一夕至,芳菲狼籍成嗟吁。

此君节操祗自如,雪霜纵遇那能欺。

幅巾藜丈久可傍,笔床茶灶长相随。

我记扁舟昔相过,醉向沙头竹根卧。

君时宦游闽海间,竟日孤吟复谁和。

今同远客心欲摧,旧径芜没何时开。

春雨遥知子孙长,秋风不报平安来。

山堂忽闻诏许归,满引竹叶歌竹枝。

到家截取一二管,请君持献伶伦吹,九苞彩凤当来仪。

形式: 古风

赠别乡友陈继善王宗儒及表兄王友谅同赴京议礼

蛰雷初动连月阴,临安客舍春草深。

披衣起踞木榻坐,竟日倒掩柴门吟。

谁能载酒问奇字,敢拟乘兴来山阴。

诸君扣门忽剥啄,何异空谷跫然音。

嗟予托交旧不薄,异县相看客怀恶。

羁离虽幸一身存,问答不知双泪落。

世间几度卜非熊,兵后何人怜屈蠖。

耕锄有梦空涉春,奖勉多君尚如昨。

穷檐寂落风雨俱,君来复别将焉如。

龙飞九五万物睹,紫泥屡下徵贤书。

三千礼乐须制作,奋衣径谒承明庐。

人生穷达那自知,君能论列须及时。

汉室仍传贾董出,虞廷再睹夔龙趋。

书成志得未白首,锦袍相辉印悬肘。

此时题字倘相投,我也沧浪一渔叟。

形式: 古风

送别陈嘉惠

我记昔游章贡台,台前二水相盘回。

登临适与形胜会,放傲却使群公猜。

惟君倾盖即相厚,结交便拟如陈雷。

江上时同夜月棹,花前几共春风杯。

移船一向豫章泊,风物萧疏叹非昨。

络纬愁连孺子亭,梧桐秋满滕王阁。

同游岂无三数公,总为异乡怜寂莫。

君时唱和诗最多,错落骊珠千百索。

江城十月霜叶飞,君先别我趋庭闱。

临岐赠言曾未几,束书我亦东吴归。

始信天涯俱是客,客路闻言转悽恻。

瑶琴古调且须弹,官柳长条折何益。

形式: 古风

题潘氏祷雨有感诗卷

连岁浮淮去为客,客里无禾郊无麦。

盘飧岂欲待丰登,雨旸犹知望时若。

今年故乡旱暵多,我归无麦还无禾。

潘君祷龙雨辄应,我闻两脚醉拍船舷歌。

嗟哉老夫本渔叟,绿蓑饱卧烟波久。

中间出处亦偶然,丰歉于身果何有。

于今世途蜀道难,触眼仓廪连云端。

倘得年丰租赋足官府,我虽愚者身能安。

潘君潘君藉尔力,稼有秋兮农有食。

众因颂尔能感神,我亦重君无德色。

晓来目送南征鸿,因之为寄双诗筒。

姓名到眼不相识,隔邻好问松溪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