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才觉哀猿绝,还闻离凤鸣。

青山无限好,白发不须惊。

会取坐忘意,方知太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夜晚弹奏琴声最为适宜,它带来一种特别的清新感受。
刚刚感觉到哀伤的猿猴叫声消失,又听见了离别的凤凰鸣叫。
青山景色无比美好,尽管满头白发也不必感到惊讶。
学会领会忘我之境,才能真正体会到太古时代的情感深沉。

注释

琴:乐器,尤指古琴。
宜:适宜,适合。
夜:夜晚。
一般:特别,与众不同。
哀猿:哀伤的猿猴叫声,常用来象征悲伤或哀愁。
绝:消失,停止。
离凤:离别的凤凰,象征分离或哀婉之情。
鸣:鸣叫。
青山:青翠的山峰。
无限好:非常美丽,令人赞叹。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岁月流逝。
惊:惊讶,惊慌。
会取:能够领悟,体会。
坐忘:佛教术语,忘却自我,达到心灵宁静的状态。
太古:远古,古代。
情:情感,情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听琴》,以琴声为媒介,传达出一种深沉而超然的情感体验。"琴宜入夜听",描绘了夜晚弹琴的静谧氛围,暗示了音乐的悠扬与意境的深远。"别起一般清",则强调了琴音带来的独特清韵,不同于白天的喧嚣。

"才觉哀猿绝,还闻离凤鸣",通过比喻,将琴声比作哀猿和离凤的鸣叫,既有孤寂又带有一丝凄美,让人感受到琴音中的情感层次。"青山无限好",诗人借景抒怀,即使人生如琴音中的离别,但自然景色依旧美好,提醒人们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事。

最后两句"白发不须惊,会取坐忘意",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主张在琴音中寻找超脱与忘我之境,体验到太古般的宁静与深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琴声为线索,寓言人生哲理,展现出邵雍诗歌的深邃内涵。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寿安县晚望

休叹浮生荣与辱,且听终日水潺潺。

遥穿暝霭孤鸿去,横截野烟双鹭还。

佳树排青岩下圃,好峰环翠县前山。

报言名利差轻者,少辍光阴到此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弄笔

行年五十二,老去复何忧。

事贵照至底,话难言到头。

上有明天子,下有贤诸侯。

饱食高眠外,自馀无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求信吟

始则求人信,有知有不知。

既而求自信,人或多知之。

今我不求信,何人更起疑。

无可无不可,安往不熙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穷冬吟

十二月将终,还惊岁律穷。

藏冰方北陆,解冻未东风。

草昧徒寻绿,花梢强觅红。

探春春不见,元只在胸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