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旗帜指向巴蜀与岷江,每年都在巡行不息。
傍晚时分在青翠山峰下歇宿,早晨离开绿色江水边继续前行。
鱼群般的人马沿着桥梁,猿猴在树间跳跃,人们短暂休息。
城中的祠庙仍是汉代遗迹,溪流道路的名字源于陈姓古人。
古书记载多为贬谪之事,人们常感疲于困苦艰辛。
谁又能料到,报答恩德之人竟是天子的一位忠诚之臣。

注释

旌节:古代使者或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指代官员。
巴岷:巴蜀与岷江地区。
行且巡:持续行走并巡查。
青嶂:青翠的山峰。
绿江:碧绿的江水。
鱼贯:像鱼一样排列成行。
猿奔树息:猿猴在树上跳跃,人们暂时休息。
邑祠:城镇中的祠庙。
汉:指汉代。
陈:这里可能指陈姓古人。
迁谪:被贬谪、流放。
苦辛:困苦艰辛。
报恩者:感恩图报的人。
天子一忠臣:对天子忠诚的臣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臣子在早晨启程,途经兴州至陈平之路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情感。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感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个人的忠诚品质。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开篇即勾勒出军旗所向之处,即巴岷山脉,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巡视,这不仅是对疆土的巡查,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历史沿革和忠诚职责的深刻理解。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夜晚在青石嶂中停歇,清晨又启程前往碧绿的江流,这一行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不顾艰辛,坚持职责的决心。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水中之鱼,桥上之马,以及林间奔跑的猿猴和在树下休息的人,构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自然画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感。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这里的“邑祠”指的是古代祭祀的地方,而“汉”则指的是历史上的大汉帝国。溪流之名为陈,是对历史地名的一种致敬,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的尊重。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代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以及对于历代忠诚者所遭受苦难的情感寄托。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最后一句则是对那些能够报答君恩,保持忠诚的臣子的赞美,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而“一忠臣”则代表了诗人对于忠诚品质的最高评价。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更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忠诚情操的表达。

收录诗词(103)

苏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字:廷硕
  • 籍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
  • 生卒年:670年-727年

相关古诗词

扈从凤泉和崔黄门喜恩旨解严罢围之作

辇路岐山曲,储胥渭水湄。

教成提将鼓,礼备植虞旗。

不取从畋乐,先流去杀慈。

舜韶同舞日,汤祝尽飞时。

物应阳和施,人知雨露私。

何如穆天子,七萃几劳师。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汎渭川得齐字

虹旗映绿荑,春仗汉丰西。

侍跸浮清渭,扬舲降紫泥。

近临钧石地,遥指钓璜溪。

岸转帆飞疾,川平棹举齐。

傅舟来是用,轩驭往应迷。

兴阕菱歌动,沙洲乱夕鹥。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御箭连中双兔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着鞭。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

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

奕奕轻车至,清晨朝未央。

未央在霄极,中路视咸阳。

委曲汉京近,周回秦塞长。

日华动泾渭,天翠合岐梁。

五丈旌旗色,百层枌橑光。

东连归马地,南指斗鸡场。

晴壑照金戺,秋云含璧珰。

由余窥霸国,萧相奉兴王。

功役隐不见,颂声存复扬。

权宜珍构绝,圣作宝图昌。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汤。

冢卿才顺美,多士赋成章。

价重三台俊,名超百郡良。

焉知掖垣下,陈力自迷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