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西林闻警柬何人止

客里流光阅九春,西山鸾鹤自为邻。

卧同干木非藩魏,笑却新垣欲帝秦。

内地弄兵皆赤子,隔河专阃半清人。

龙蛇歌罢愁无赖,谁念飘零折角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邝露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客西林闻警柬何人止》。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时局动荡,内心充满忧虑与感慨的情境。

首句“客里流光阅九春”,点明诗人作为客居之人,经历了九个春天的流转,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接着,“西山鸾鹤自为邻”一句,以西山上的鸾鹤自得其乐,比喻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内心仍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心态,寻找心灵的慰藉。

“卧同干木非藩魏,笑却新垣欲帝秦”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讽刺与不满。干木指战国时期的隐士,此处借指诗人不愿卷入政治纷争,保持独立的人格;“新垣欲帝秦”则暗喻当时政局的混乱与权力的争夺,诗人以“笑却”二字,表现出对这种局面的不屑与嘲讽。

“内地弄兵皆赤子,隔河专阃半清人”两句,揭示了诗人对战争与权力斗争的忧虑。他认为无论是内地还是边境,人民都在遭受战争的苦难,而那些掌握权力者却并未真正关心民众的福祉,只是各自为政,追求私利。

最后,“龙蛇歌罢愁无赖,谁念飘零折角巾”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感叹自己如同龙蛇般在乱世中挣扎,却无人理解,无人怜悯。折角巾象征着诗人的身份与地位,也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边缘化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收录诗词(267)

邝露(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门谒陈文恭白沙先生祠

楚云台接小匡庐,紫水归人赋卜居。

鹤发尚披孺子服,羊裘终枉美人车。

山连北户多藏豹,门对南溟有化鱼。

碧玉楼前千仞雪,肯容狂简礼簪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刘中秘怀默

浮海诸夷未定居,乘桴时过夕郎庐。

兰台墨妙窥中秘,薇省文心逼子虚。

凤诺昔传三殿诏,金泥长护九皇书。

沉香浦外遥相忆,为驾琴高锦鲤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吊厓

组练曾驱锦浪堆,中流弥识济川才。

挥戈不返羲和御,入海空闻薤露哀。

璧月玺浮天上下,鲲溟龙战水潆洄。

扪萝已灭磨厓字,风雨年年长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演露堂成为何司寇文玉赋

露华西邸主恩浓,移得巫阳第几峰。

司寇俸钱供鹤米,尚书赐履识僲踪。

东山选胜开棋墅,玉版参禅促箭锋。

闻道圣人新建极,北窗云起半从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