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

夭娥属客舞,乐府声寂寥。

翘彦列中堂,于以娱终朝。

谁言野人乐,孤坐自逍遥。

青松有幽操,白石割圭刀。

人生若朝露,哀乐迭相招。

焉用金玉姿,甘被膏火销。

翛然卧林下,不系市与朝。

何必薄周孔,使我为由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向往。开篇“夭娥属客舞,乐府声寂寥”,以夭娥的舞蹈和寂寥的乐府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接着,“翘彦列中堂,于以娱终朝”描述了高雅人士在大堂聚会,享受着一天的欢愉时光,与前文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

“谁言野人乐,孤坐自逍遥”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喜爱,与世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青松有幽操,白石割圭刀”通过自然界的景物,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超脱世俗的品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人生若朝露,哀乐迭相招”则将人生的短暂与多变性比喻为朝露,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交替出现的现实。最后,“焉用金玉姿,甘被膏火销”表达了诗人对物质奢华的淡漠态度,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富足。

“翛然卧林下,不系市与朝”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自在隐居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解脱。而“何必薄周孔,使我为由巢”则是对儒家思想的温和批判,表明了诗人追求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立与自由,而非盲目遵循传统教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和自我认知的独特思考,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三)

身世日泯泯,譬彼一毫轻。

胡为饿首阳,不必造承明。

达人不言命,耻向宠辱惊。

不为槛下虎,即作林中麖。

悯悯欲夸俗,皎皎还为名。

卜筮虽小艺,逸哉严君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杂诗(其四)

古人有精思,飘飘出天壤。

遗形若屣履,宁复顾烦鞅。

高凤会幽趣,乃贻漂麦让。

御寇好游适,初闻内观赏。

希夷本人境,奚惮不可往。

有说即忘言,指象真为驵。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五)

少小负不羁,长大好丘壑。

天事与人为,信哉何寥廓。

乃知戛戛行,皆为名所缚。

宁为琐琐人,有非利所攫。

至行本无为,俗论自美恶。

强行或颠沛,终始岂亿度。

朱张信吾师,王贡不可作。

咄咄辕门驹,毋以吾斟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杂诗(其六)

达人体无为,汎汎若野马。胡为狂夫志,?然小天下。

知足自有馀,多谋始恨寡。

可否必系己,出处焉用假。

大块劳群物,吾生信容冶。

死生会如一,高情乃能舍。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