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寄通州远堂宏书记

蝉声满叶驱残暑。悠然兴趣何人语。石乳煮来香。

苑堂粗葛凉。閒书三两卷。秪可遮双眼。

扶杖到溪头。且看碧树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菩萨蛮·寄通州远堂宏书记》由清代的呆翁和尚所作,以蝉鸣、石乳、闲书、溪头之景,营造出一种静谧、淡泊的意境。

首先,“蝉声满叶驱残暑”,蝉鸣在树叶间回响,驱散了夏日的余热,描绘出初秋时节的清爽与宁静。蝉是夏末秋初的象征,其鸣声往往给人以季节更替的提示,此处通过蝉声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界的深刻体悟。

接着,“悠然兴趣何人语”,悠然自得的乐趣,却无人能言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这里的“悠然”不仅指自然景色的宁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淡泊。

“石乳煮来香”,石乳即岩洞中滴落的水珠,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一种独特的香味。这里以“煮”字,形象地描绘出石乳的香气被提炼、升华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与追求。

“苑堂粗葛凉”,苑堂可能是诗人居住或活动的场所,粗葛凉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凉舒适。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环境的宜人,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閒书三两卷,秪可遮双眼”,诗人闲读几本书,这些书籍仿佛只是用来遮挡视线的工具,强调了阅读对于他来说,更多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而非知识的获取。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在忙碌之余寻求精神上的放松与享受。

最后,“扶杖到溪头,且看碧树秋”,诗人手持拐杖走到溪边,欣赏着秋天碧绿的树木。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碧树秋”这一意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传达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6)

呆翁和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莺啼序.同人泛舟水绘庵,用彭骏孙先生闺情韵

四皓俱官,剩一佚、等于倦鸟。

结庐处、岭匿峰盘,褰裳常在云杪。

如我愁多绿鬓改,投林雨破青春晓。

又柳殷花瘦,懊恨向来欢少。

粉堞邀宾,画溪捩舵,空水拖晴缟。

望霏微、天湛游丝,夭桃日下风扫。

濯沧溟、身侧飞岑,咏潇湘、吾生可了。

恐从今,子骥重寻,武源难到。

其閒剩有,蕨嫩笋甘芹脆,迈肉林酒沼。

漫容与横流,齾岸芜汀,鱼翻鸢笑。

遭北雕墙,延南朱槛,闪将仙史星眸溜,正急管、繁弦斗凄悄。

羽觞莫算,忘忧抚几之馀,斜影落,归鸦搅。

须臾灯火,千点荧煌,烂谷烟光袅。

海底鱼龙珠吐,上下澄鲜,玉壶无翳,襟怀都好。

鲁连功业,平原豪举,谢公丝竹中年后,总英雄、自写生前照。

也须识得斯人,命壑于舟,经纶不小。

形式: 词牌: 莺啼序

满江红.九日

听卖樵人,相劝道、今朝重九。

教羡杀、贫居巷陌,岁时偏有。

何处青山供眺望,举双白眼空搔首。

想南湖、三径七年来,荒芜久。那满抱,丝缠藕。

渐两鬓,风梳柳。算百年好景,几开笑口。

走马气雄台上客,看花味淡篱边叟。

信身名、各自有遭逢,斟吾酒。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百字令.送春

落红飞絮,又匆匆、催过一年三月。

客里风光容易改,正恼花开时节。

雁去春前,人迟雁后,此意凭谁说。

梦回天晓,几声深树啼鴂。

来问水榭东头,同人都在,小语春风别。

逝者如斯谁挽得,倒转银河千叠。

料道明年,依然好在,心眼从新热。

却教春笑,鬓边添了华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西江月.八仙图

天上神仙八洞,人閒游戏周遭。几时形迹漏青霄?

却与画师留稿。传写千年綵笔,团圞一幅生绡。

家家银烛烂高烧。笑看长生不老。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