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
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馀。
流离见更化,邂逅捧除书。
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纪念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司马光晚年境遇和人格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对他可能遭受非议的担忧。
"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诗人回忆司马光年轻时的率直与才学上的粗疏,这既是对他的真实性格的描绘,也暗含对他早年经历的肯定。
"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馀",司马光以公正无私的态度,试图传播正确的观点,即使在被众人忽视或排斥的情况下,他也坚持自己的立场。
"流离见更化,邂逅捧除书",流离失意中,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却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被授予官职,体现了他的才能和影响力。
最后两句"赵孟终知厥,他人恐骂予",赵孟是对司马光的尊称,诗人认为只有像赵孟这样的人能真正理解司马光的价值,而其他人可能会误解或批评他,表达了对司马光可能遭受误解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司马光的忠诚和坚韧,同时也揭示了他可能面临的舆论压力,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敬意和惋惜之情。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已矣石室老,奄然三十年。
遗孙生不识,妙理定谁传。
孔伋仍闻道,贾嘉终象贤。
文章犹细事,风节记高坚。
百岁行来已七分,筋骸转觉不如人。
法传心地初投种,雨过花开不待春。
识路一时如有得,到家诸事本非新。
旧陈刍狗今无用,付与时人藉两轮。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扶杖今年见国人,悬弧早岁忆兹晨。
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百僧清净因。
蘧子知非惭已晚,白公起定惜馀春。
舞雩一濯平湖水,乡党惊呼白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