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晋昼所作的《大忠祠二首(其一)》。诗中通过描绘张陆南行、文公远行、乞师无援、蹈海不归等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敬之情。
首联“张陆南行逡复巡,文公此去不回轮”以张陆和文公的典故开篇,张陆南行,文公远行,都象征着忠诚与牺牲。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个“逡”字,一个“不回轮”,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决绝与坚定。
颔联“乞师此日无援楚,蹈海何人肯帝秦”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乞师无援楚”和“蹈海肯帝秦”的对比,强调了忠诚者在面对困难时的孤独与坚持。这里的“无援楚”和“肯帝秦”分别指楚国的求援无人应答和秦王的权力无人愿意接受,突出了忠诚者的困境与牺牲。
颈联“秋雨浪花千掬泪,春风麦饭一杯尘”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一种悲壮而凄美的氛围。秋雨与浪花象征着泪水,春风与麦饭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忠诚者的深切哀悼。
尾联“蘋丝荔子来时节,拜罢青天泣鬼燐”以蘋丝荔子的季节性生长为喻,暗示忠诚者的牺牲虽被遗忘,但终会有人记得。拜罢青天,泣鬼燐,则表达了对忠诚者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世能铭记历史、传承忠诚精神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赞美,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