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丞百川张公招饮静居寺十四韵

韶序届仲春,迟晷正骀荡。

好音流晛睆,时服改纤纩。

英衮枉嘉招,夙驾东闉仗。

祗园敞静居,香灯护龙象。

名言析秋毫,陆海披珍藏。

稔岁华黍礼,乐郊天丝飏。

曲水迹非陈,斜川图可仰。

披雾吟泬寥,谋野乘闲矌。

晏粲倚文翁,式遏怀葛亮。

下走本陈人,汎爱容衰恙。芰制厕端旒,尘容醉清?。

信宿枉仙翰,何以酬台贶。

杲旭烛覆盆,灵籁鸣塞巷。

永言讵能殚,镂膺矢无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诗《大中丞百川张公招饮静居寺十四韵》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诗人应召前往静居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和舒适的换季衣物。在寺中,他受到款待,欣赏了名士的言论和珍贵的书籍,同时参与了庆祝丰收的活动。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借曲水流觞之典故,表达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在宴会上,他表达了对主人的敬仰,并自谦为平凡之人,但仍怀有广泛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最后,他表示对张公的邀请深感荣幸,阳光普照与自然之声让他深受感动,承诺将永远铭记这份恩赐。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深厚。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言将北上述志一首荅苏从仁恩王子衡

我辞承明直,矫志青云端。

销声绝车马,卧痾对林峦。

甘此皋壤怡,谢彼飙霭干。

晨夕咏凿井,春秋歌伐檀。

奔曦岂不疾,国火三改钻。

游子恋所生,不获常怀安。

微尚何足云,弱质良独难。

衡门坐成远,尘冠行复弹。

已负濩落性,更从樗散官。

进阻岩廊议,退抱江湖叹。

矌哉宇宙内,吾道何盘桓。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黄才伯册封藩府南渭

泛泛东行舟,迢迢南渭流。

沦波环楚壤,脉别引丹丘。

竹屿临湘烟,枫门映离日。

金节斗边来,青翰天上出。

分圭剪桐底,鸣珂衣锦乡。

江干旋露盖,海曲卸云装。

西岸搴芙蓉,东周折杨柳。

燕喜拜华堂,鸾讴献春酒。

握兰五夜直,采萧三秋期。

跂予饥渴想,迟尔琼树枝。

形式: 古风

登大慧寺逌然台是日杜鹃鸣于北都

驱马出城阙,置酒临高台。

高台见百里,坐望西山隈。

云气何飘飘,㑂佛接蒿莱。

前有芳树林,清阴郁徘徊。

飞鸟遗之音,宛转悽以哀。

杜鹃非北羽,谁遣从南来。

常恐商飙发,使我脩兰摧。

长歌行路难,感激伤中怀。

形式: 古风

和余懋忠青衣别后追寄之作

抽簪画江沙,写出肠断词。

遥寄百里人,见君昨夜思。

昨夜复今朝,百里又千里。

欢游坐成隔,乖离从此始。

乖离渺何许,异国犹乡土。

云从青衣来,月自峨眉吐。

云月两悠悠,光景为君留。

因之托宵梦,远到海西头。

形式: 古风